一所小学校能够凝练清晰地梳理自己的办学理论体系,其起点一定扎实深厚;一所小学校如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其作风必定严谨深入;一所小学校能够面向未来,其目标高瞻远瞩、路径科学必然行稳致远。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就是这样一位教育思考者。他践行全融合教育,以教育的温度厚植人类的善良,以教育的理性定位科学的方向,以教育的情志焕发生命的活力,培养内心温暖、头脑科学、身体强健的人。
人物档案
张先彬: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小学数学学科名师,重庆市小学数学名师乡村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职称评审高评委;西南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曾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市级课题(项目)6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著有《全融合教育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面向未来筹建高品质新学校》《儿童哲学启蒙》《玩转24点》。
用思考夯实理论架构
为“全融合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采访伊始,张先彬刚刚坐定,就有老师来敲门汇报工作;送走老师后,没过5分钟又有人来敲门。他笑着对我们说:“不好意思,又被打断了……”采访团队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进进出出。
“从建校之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绿树成行、景色秀美的森林式学校,您能为我们讲述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吗?”记者只能见缝插针地提问,话题从创校切入——星湖学校从无到有,想必建校过程中克服了不少困难。“在我看来,吃苦和奉献是校长的基本品质。”张先彬一笑释然:“一所新建小学,把班子搭起来,把教师队伍拉起来,把各项常规搞起来,这些都不算难。教育之难,难在对教育本身的思考。”谈话间,这位在读博士生、别人口中的学者型校长,在我们面前一点点呈现出思想的力量。
在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建校之初,张先彬就厘清了学校办学的起点、目标和路径,在基础性的理论架构上下功夫、花力气,用理性引领教育实践,从而让过程中的每一点尝试、每一次努力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何让今天坐在教室的孩子在二三十年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张先彬深入分析了社会发展趋势,厘清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性服务、教育是系统性影响、教育是互动性实践、教育是支撑性陪伴,只有多维度、全面地理解教育,实施“全融合教育”,才能培养出内心温暖、头脑科学、身体强健的儿童。
厘清“全融合教育”理念
增进学生与世界的丰富联系
“儿童若能在教育引导之下具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内心、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就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愉悦融入未来的社会,引领未来时代的发展。”
在张先彬看来,这个培养目标需要“全融合教育”来实现。为什么需要“全融合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全融合教育”?
张先彬认为世界本就是一个融合体,而在教育中划分学科、学段、年级、班级,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学生与世界的丰富联系,并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表示:“从学的角度,融合状态的世界具有极强的丰富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教的角度,‘全融合教育’有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学生发现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当下,时代已发生显著变化,教育理念与实践也需要创新。由此,追求与时俱进的“全融合教育”应运而生。
“教育需还原世界的丰富性,而全要素、全过程、全策略的‘全融合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场景和资源,倡导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
张先彬提出“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的主张,主张开展“全融合教育”实践与研究。
为使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全融合”,星湖学校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势的基础上,将现行的有用的教育要素多维度融合,对教育方式进行“全融合”优化:在时间维度强调全过程融合,在空间角度强调全领域融合,在资源维度强调全要素融合,在方法维度强调全策略融合,在情感维度强调全身心融合。
“‘全融合’教育场中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促进学生科学、人文、身体素养的生长。”
张先彬所说的“教育场”,是“全融合教育”的实现路径。在这里,人类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等多种教育资源作用于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持续的积极影响和认知动能。教师因势利导、顺性而为,让学生们身临其间,主动探索,自由生长。
张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多彩活动课程
让“全融合教育”落地生根
如何让“全融合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我们跟随张先彬的脚步,来到星湖学校的教学楼顶。
这里种植着1万棵向日葵,学生们要育苗、移栽、管护、施肥,最后还要采摘、炒瓜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参与劳动,锻炼体能;在向日葵盛开时,学生们又拿着画架、画板来这里写生、素描,上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在这片葵园里,孩子们详尽地记下向日葵的生长数据,做生长记录、自然笔记,开展科学和数学两门学科的科学实践。
在大片的向日葵花谢了后,楼顶又化身为萝卜种植基地。学校三年级每个班级一片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种萝卜、运萝卜、称萝卜、拌萝卜、画萝卜、雕萝卜等多种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围绕萝卜开展包含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劳动等学科的有趣有料的“研学之旅”。
这种“全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形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融会贯通。
而这些只是星湖学校开展“全融合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每学期末,学校开展“星年华趣评”活动,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专长,汇报自己的成长;在国庆节,社会人士向学校赞助鲜鱼,孩子们在充气鱼池中开展“欢乐抓鱼”活动。
不仅如此,学校、家庭、社会也成为“全融合教育”的场地。以语文教学为例,学校与杂志社、听书平台等联办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班级朗读接力等活动,将语文学习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与校外资源进行融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周、阅读节等,为语文教育扩展空间,获得更多助力。
“全融合教育”倡导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和学习空间,还原世界的丰富多彩,有效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教育实践,共同为孩子创造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情境世界,建构“场育未来,自由生长”的美好教育场。
对话
◎时代新家长:“全融合教育”中有一个“未来我来”的概念,您可以解读一下吗?
◎张先彬:面向“未来”,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强调“我来”,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和担当;践行“未来我来”,是让孩子们不断学习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本领,并在进入社会以后勇敢担当、主动作为,真正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干事创业的主人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