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资源 >> 正文 >> 正文

武汉大学校园里面的雕塑,你知道他们的故事

来源:星湖 时间:2023/4/7

皇皇武大,巍巍珞珈。在这里,一位位优秀的专家教授们,用他们对于学术的认真与坚持,建起了武大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是他们,让武大在延续了自己精神的同时向前发展,越走越远。

武汉大学在校园里为这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先贤竖立了塑像,用以纪念先贤业绩,启迪教育后学。这些雕像真实而艺术地记录着百年武大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

校园内毅然矗立的各个雕塑

它们安静驻于一方土地

看着来往的人流与飞鸟

守护着一段过去的故事

-文理学部-

张之洞像

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北侧

年,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在武昌佛阁大朝街创办了自强学堂,为武汉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由经济系级校友捐建的张之洞塑像,为高约1.3米青铜座像。张之洞着官司服,正挥笔书写上书光绪皇帝之《设立自强学堂片》。

王世杰像

樱顶

在老图书馆的左边,是王世杰老校长的雕像。年5月,38岁的王世杰只身乘船从南京来到武昌,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在就任演讲中说:“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成一所有崇高理想的、一流水准的大学。”他提出要把武汉大学办成一所门类齐全的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规模要达到万人以上。如今牌坊门后刻着的六个大字,便是王世杰校长对武大的寄望。

手持书卷的王世杰半身像端立在银杏树下,注视着往来于图书馆的莘莘学子。

王星拱像

樱顶

王星拱,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任期长达12年,实际主持校务17年。抗战期间,他率校西迁四川乐山,艰苦办学8年,呕心沥血,创造了武大乐山时期的辉煌,跻身“战时四大名校”。

闻一多像

樱顶

坐落在狮子山顶、文学院楼旁的闻一多塑像,是校园里较早建成的一座。闻一多是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他改定了“珞珈”山名,还设计和书写了小篆体“武大”二字的校徽。为纪念闻一多逝世40周年,学校为他建立了塑像,半身头像巨大的基座,由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字。愤怒的诗人目光如炬,双眉紧蹙,那为国家民族命运忧心如焚的赤子之情,跃然如见。

李四光像

第四教学楼斜对面

在这尊雕像中,李四光站在一头毛驴前方,举手遮阳远眺,睿智的目光仿佛正落在了珞珈山与东湖水之上。“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要让国人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担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的李四光,对“建设一个真正的大学”充满信心。他历尽艰辛,为武汉大学勘定了珞珈山新校址。

从他到任之日起,直到珞珈山上古朴典雅、玲珑秀美的十余幢建筑全部落成,这位委员长方才卸任,给人们留下了一栋栋流光溢彩的现代古典建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玉阁黉宫。如今,它们大都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这中西合璧的完美杰作像一幅绝美的画卷,镶嵌在葱茏叠翠的珞珈山麓,宛如回响在东湖岸边的一曲优美旋律凝化而成的永恒绝唱。

李达像

梅园小树林

梅园小树林被学生称为“李达园”,山坡上的樟树直上青云,撑开绿色的巨伞,在高高的天空搭起遮空蔽日的凉棚。树林中的李达塑像,那深邃的目光似要洞穿山川连绵的广袤东方。

张培刚像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培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武大校史上著名的“四个一”学生,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进入武汉大学成为当年唯一录取的文科预科生,次年他进入武大经济学系学习。在这里,张培刚度过了5年半的美好学习时光,正是这5年半的学习,为他日后考上庚款留学生并从哈佛大学顺利完成学业且写出开创性的博士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心系国家,心系母校,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国,担任武大经济学系主任,为我国经济学发展助力。

董辅礽像

经济与管理学院

董辅礽先生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是武大的杰出校友。在武大上学期间,董先生在张培刚等教授的教导下,接触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堂外,他又自学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今后的理论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学习之外的活动也有颇多他的足迹,他参加了各种学生组织,并成为领导者,曾担任武大学生会主席。毕业后,曾任武大经济系讲师,兼任武大教授。作为“中国经济成长论的代表”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学术理论文章,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鲠生像

法学院

周鲠生,著名国际法学家、外交史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的四位顾问之一。

担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期间,他广揽贤才,在抗战胜利后克服重重困难,使学校由四川乐山复员武昌珞珈山,并恢复农学院,增设医学院,使武大成为拥有文、法、理、工、农、医的著名综合大学。

韩德培像

法学院

韩德培教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际私法学理论体系,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国际私法的一代宗师。

韩老在武汉大学历任武大法律系主任、武大教授会主席和武大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由于他的努力,武大法律系成为院系调整中全国仅有的三个被破例保留的综合性大学法律系之一。

姚梅镇像

法学院

年姚梅镇先生从武汉大学法学系毕业,后任国立商学院、武汉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法律系副主任、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第二届理事,武汉市政协常委兼政法工作组副组长。

姚先生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率先倡导打破传统的法学分科,其学说对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他还致力于国际投资法的研究,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投资法学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爱因斯坦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孔子像

哲学院

佩雷菲特像

第五教学楼

佩雷菲特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及学者。在年夏季,佩雷菲特先生带领研究小组来到中国,期间在武大停留驻足。回国后,他就写了《有关中国状况的调查报告》,并在此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作品。法国舆论界评论这些著作“永远是未来几代人了解中国的宝贵指南”。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提议为他塑像,得到了佩雷菲特家属的支持。法国女雕刻家安娜·玛丽·吉尼翁-莫雷蒂应邀塑造了身着法兰西学院院士服的佩雷菲特半身铜像。

李国平像

理学楼

李国平先生是中国函数论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及国家科委中南计算中心,并分别担任所长、主任,创办及参与创办了《数学物理》学报等四种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信息学部-

夏坚白像

信息学部图书馆

夏坚白,中国当代测绘事业开拓者、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中的首位测绘科学家。先生毕生致力于我国测绘教育事业,是我国大地天文学的奠基人,并在提高天文方位角测定精度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组建我国测绘教育机构和发展测绘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雪安像

信息学部图书馆

叶雪安先生年参加创建武汉测绘制图学校(后改名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任一级教授、天文大地测量系系主任。他建立城市三角网,奠定了中国城市测量的基础。

陈永龄像

信息学部图书馆

陈永龄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专家,教育家原国家测绘总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永龄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大地测量见长,专著近万字,是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之卓像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之卓先生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他与武大的渊源要追溯到四校合并重组之前,武汉测绘制图学院筹建之初,王之卓是筹委会委员,学院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该院教授、航测与制图系主任、第一任航测系主任等职务,并在航测与制图系分开后出任航测系首任主任,之后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四校合并后留校执教并担任领导职务。武大测绘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以王之卓等人为代表的一代精英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坚守。

-医学部-

朱裕璧像

医学部正门

朱裕璧博士塑像位于武大医学部图书馆前。先生于年在湖北主持湖北医学院的筹备工作,并出任湖北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直到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骨干。

黄彰任像

医学部正门

黄先生于武汉大学毕业,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董事长,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人实业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人慈善家。

先生一生热爱教育,心系祖国,竭力支持母校与家乡发展,多次对中美两国的教育、医疗行业无偿捐资。年,在先生80寿辰之日,美国旧金山市将这一天定为“黄彰任日”,以示对他慈善行为的表彰。

毛泽东像

医学部正门

武汉大学是35所仍保留毛泽东塑像的校园之一。

特色碑石

武大校园内除了富有人文色彩的艺术雕塑外,还有一块块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的刻字石点缀在校园各处,分外别致。

“学海无涯”,惟有“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止于至善”,对真善美的追求永无止境;“鼓呼”,引颈长啸、为民发声;“水电之心”,捕捉波涛的律动,领略自然的神奇;“经纬”,浩浩天地、悠悠岁月,尽在其间;“恒”,静穆中彰显崇高……

此外,桂园、樱园、梅园、枫园、湖滨楠竹苑等,每个园区也都配有各自富于特色的景观石。它们如同碧空中颗颗璀璨的星星,雕饰灿烂的青春,见证收获和希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鲲鹏雕塑位于文理学部第二教学楼和宋卿体育馆之间,鲲鹏广场也得名于此。

“鲲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这只鱼尾鸟身的“鲲鹏”雄踞在一块石碑上,双翅高举,似是正要振翅高飞,气度非凡。石碑上面镌刻了一首化用《逍遥游》而成的四句诗——“北溟深广,鲲翼垂天,云搏九万,水击三千”。

雕塑由77、78级毕业生共同募捐,建成于年78级毕业生离校时,它既包含着对武大学子的祝福和希望,又体现了武汉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代表了博大、包容和“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坚韧勇毅的武大精神。

坐落于信息学部大门旁的南极石,是由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向武大赠送的周年校庆纪念礼物。

该石在第19次南极考察期间采集于我国南极中山站附近的拉斯曼丘陵地区,由雪龙号破冰船带回上海,并用汽车转运到武汉,经历公里行程,带着东南极中山站的希冀、坚毅与期盼来到武大,使校园内多了一份科研工作者的凝重。

视野广阔的友谊广场上,“空中之舞”雕塑诉说着“3S”的神奇。3S代表着测绘遥感科技中的3S技术,也就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雕像传达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无穷奥秘,也承载着武大人的科学精神与学术使命。

灵秀的“慧眼”石,则希望引领学子遍览大千世界,领略无尽风光。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无限的思考。

位于信息学部星湖前的经纬石是众多题字石中的一个,这些石头起初都是出于园林美化的目的而安放。由于每个园区都需要一个路标指示物,但如果做成普通的指路牌,则显得过于单调,于是考虑安放景观石,以增加环境的美感。石头都是学校园林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深山河沟里寻找并运回,对石头的质地和形状都进行了仔细考虑,再由园林中心负责人向学校里的著名教授院士发出题字邀请。

经纬石记录着有关题字的一段小插曲。工作人员本意是请宁津生院士为星湖题字,但是他觉得“星湖”没有突出信息学部的特色,就改成了“经纬”二字,以显示测绘这一专业的特点。于是,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经纬石。

四季更替着,

时代向前发展着。

风雨和时光一遍遍冲刷

碑石却依然屹立

与它们一同不朽的

是背后默默无闻

耕耘一方天地的故事

和内在的

永不磨灭的精神

来源:武汉大学

封面图:王雨希

摄影:赵若冲韩竺霖王浩成

编辑:林婧桐古思雨周麟孙瑜琳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