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华老师长期任职于海安市教育体育局,从事全市教育体育系统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练就了一双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眼,工于书法,擅摄影,于器乐、歌舞、绘画等都有独到研究。是我的驴友、摄友、文友。
一直想写篇文章,把我的这位摄友介绍给大家,总也抽不不出时间,动不了笔。最近正好有空,将他的一些手机摄影图片做一些品鉴赏析,写成此文,就教于方家。
摄眼如鹰,善于“捕光捉影”。胶片时代,要拍一幅图片,需要准备相机、胶卷,在合适的环境里,瞄准锁定的摄影主体,并在恰当的时机按下快门,很难!手机技术发展之后,相机被嵌入到手机里面,成为智能手机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摄影也成为智能手机的一项重要功能,而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数手机翘楚华为。平常时候,只需要一部华为手机,便能随时随地进行摄影创作,记录动人的瞬间,留下最美的画图。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芜杂纷乱的。怎样在广袤无垠的世界里锁定最美的一角,并将那时那地的光影记录在手机里面,需要一双如鹰的摄眼。万米高空锁定了地上的一只野兔,一冲而下,便能捕获在手。摄影则更难,要将被摄主体置于最恰当的光影下,要通过角度选择去除庞杂的无用的内容,从而拍出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照片。大连莲花山观景台是登高望远俯瞰大连美景的最佳观景点,相信去过的人必定在这里留过影,拍过照。
这幅图片,在观景台祈福地所摄。去除芜杂的游人,屏蔽无关的事物,将一块书有“福”字的祈福牌,置于无云的蓝天下。福牌缠挂在一根斜出的树枝上,春天的枝叶发生生命的绿色呼叫,给人极好的视觉冲击。
光影里的诗意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也是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视觉的画面背后,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种鱼翔浅底,一览无余的摄影作品,不过是作者对事物的图解与手绘,浅白而无味。
这幅作品(《不染》)摄于何处,不得而知。画面中,一朵荷花,茕茕孑立。含苞待放的粉红色花朵,翠色欲滴的荷叶护卫左右,绿叶红花,衬托之意不言自明。如果单是这一花一叶,过于沉静呆板。水面上看似无意的两处波纹,显出画面的动。动静结合,趣味盎然。
《硕果》,是秋天的银杏,锦缎一般的蓝色背景上,几枝银杏的枝叶占据了整幅画面,左下角斜向伸出的一枝,累累硕果,浅黄的果肉,这是成熟的声音。绿色的枝叶,浅黄的银杏,共同活跃在蓝色的天际中,唯美而动人。
《八星湖残阳》,太阳掩映在云海里,倒映在宽阔的湖面上。远处的金黄,近处的沉碧。让人想起一句唐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光影,这样的诗意,是这幅作品的最好注脚。而一艘船头朝向摄影者的小船,是归心,也是退意,倦意归来,画面里透漏出作者归隐山林的意向。另一幅作品《船》,湖边挑马边的一艘归帆,落日的金黄已经渐渐远离,靠近自己的只有波澜不惊的沉静。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细节上的刻画月华的手摄最出众的还是细节的刻画。一般来说,与单反相比较,手机的弱点在于镜头的变化不多,很难将事物的细节展现出来。月华的作品克服了手机摄影的弱点,通过靠近摄影主体或将主体拉近等手段,抓大放小,侧重于某一事物的描绘,反而能够将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
《马灯》,这是一个满是记忆的老物件,灰色的金属灯体,鼓形的玻璃灯罩,一般人看一眼,发一通感慨就过去了,作者抓住挂在墙上的马灯,凑近拍摄,让主体格外突出。昏暗的背景色,朦胧的轮廓线,表达出作者深情不舍的恋旧与满是故事的回忆,与高挂的大红灯笼在用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品中的文化与小说、诗歌一样,所有的摄影作品也是有思想的,是一种文化的展现,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把镜头对准普通人,弘扬社会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应该秉持的初衷。
《夜洒》,这幅摄于节日期间的作品,主体是一辆午夜时分在街头进行晒水作业的车辆,主驾的人影掩于工作的暗影中。副驾上的人戴着安全帽,光从背后投射,只留下工人的一幅剪影。黄色的作业车,昏黄的路灯,通通镶嵌在灰鹅绒一样的夜幕中。稍有遗憾的是,作业车似乎不是正在作业中。
注:文中所有摄影作品均由许月华先生所摄,所有作品都是未经后期处理的原图。摄影用手机为华为mate40pro。
#摄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