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坐落于江北湾头片区“九岛一心”核心区块星湖片区内。当地政府希望在此处打造一座集公共空间职能与生态景观特色于一体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地标。
基地位置从量变到质变
基地由五块用地组成,分散缀于星湖东侧及南侧,呈现出狭长的整体形态,不仅占地达8.97km,更坐拥长达1.13km的岸线,几近星湖整体滨水界面的一半。其中北侧三块(04-01/04-04/04-09)为商住混合用地,主要功能业态为住宅、办公、商业。南侧两块(02-12/02-15)为商办用地,主要功能业态包含有办公、商业、酒店。
基地地块说明设计任务的难度包括但不止于超大的基地尺度,还需反复权衡城市、开发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对设计的要求既需要具备处理复杂业态叠加的能力,同时还有对项目全面且深入的把控能力——从城市尺度到近人建筑尺度,从宏观规划理念到微观之处对建筑材料选择、节点处理等,每个层级的问题都需要团队事无巨细地反复推敲与考量。
当建筑或城市设计所面临的场地尺度突破一定限度时,量变所带来的连锁质变——待建设区域的巨大面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尺度的增长,更是场地与城市之间拓扑关系的改变。
基地鸟瞰实景图场地由城市的神经末梢,转变为一个新的城市中枢,这使得基地不仅必须与城市之间形成愈发多样的联系,还必须试图建构自身内在的拓扑系统,就像植株上脉络绵密的新叶那样,在城市主干和自体间完成人流和功能上的内外双重循环。
清晨小鸟瞰效果图本案的巨大体量为基地所带来的质性转变,同样向设计提出了对整片区域进行系统化思考的要求:如何设计一座同时为城市、生态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平、宜居而友好环境的物质空间系统?
星湖门户鸟瞰效果图为回应如此深刻而复杂的需求,我们将以可达贯通、生态渗透以及能量跃迁作为此次设计的核心策略,辅以具体空间手法,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地标性局部中枢,一个加快城市区域能量交换的发生器。
01.可达贯通,经络串联
城市形态学(Urbanmorphology)的重要学者之一维克多曾提出包括“可达性”在内的指标体系,用以表现或衡量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的氛围,可达性对城市活力的积极影响因此为人们所认识,结合空间句法理论(Spacesyntax)对可达性指标的进一步解析与量化,空间可达性的重要程度被进一步理解。
规划策略图示面对原本割裂的基地,犹如面对枝叶上截断的经脉,我们通过设计将之打通串联,使得区域的经络得以顺畅,从而促生氛围热烈,活动纷呈的城市场所。
合并:首先将五个分散的地块进行整体的统筹考虑,由此形成大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营造丰富的滨水城市界面。碎化:在延续城市的原有空间轴线及自然水系的基础上,根据空间句法原理——可视即可达,从城市节点空间向星湖沿线导入人流,实现物理空间层面的可达,化解地块过于封闭和狭长的问题。连续:以贯通的滨水的人行动线串联起城市和基地内多个功能节点,从而激活场地内部连绵铺陈的滨水商业街区。植入:在串联起来的五个地块中植入不同等级、主题、功能各异、性质各不相同的空间节点,为整个片区注入活力,使基地更加开放与城市共融。
规划解析02.生态渗透,系统共生
我们充分利用了场地依傍星湖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基地延续外部岸线的自然曲折之余,结合建筑造景设计,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和生态体系。提升环境品质之余,更实现了都市生活与自然栖居的和谐共生。
景观系统分析经过设计而增长的人工景观将形成错落分布的湿地,取代未经处理硬质铺面,改善地表径流状况,实现弹性雨洪管理,令星湖畔蜿蜒的岸线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为城市的蓄水“海绵”,实现城市景观与生态安全双赢。
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03.能量跃迁,活力勃发
无论是空间上的贯通还是生态上的交互,设计团队的目标始终聚焦于激活星湖片区的空间活力。在已经满足城市及场所使用者的基本诉求之余,如何激发场所潜力、使之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城市空间?
我们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