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是沙漠。这是杭锦旗的现实。
而占总面积近53%的库布其沙漠,经过30年治理,治理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全旗草原覆盖度由年的5%增加到年的53%。
这两个“53%”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说明杭锦旗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昔日的“生命禁区”已变成“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宜居之地。
说明杭锦旗以生态筑基、以绿色铸魂,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代接着一代干,守望永恒绿色,聚焦绿色发展,初心不改,一往无前。
杭锦旗有一个品牌,叫库布其模式。从“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到“中国样本”,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库布其已经成为享誉国际社会的中国绿色名片。
如今走进库布其沙漠,不论你是曾经来过还是首次踏入,都是一样的心情:惊叹!惊叹这荒漠发生的绿色巨变。
“库布其沙漠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杭锦旗旗长王羽强说起来就难掩那份自豪。
年12月15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召开。会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二批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命名,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名列榜中。
当王羽强在会场捧起那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时,这位在任上已干了7年的旗长,深深感知到这奖牌蕴含的沉甸甸份量。这份量就是30多年来杭锦旗上下万众一心改变恶劣生存环境的豪情壮志和创新实践。
凭着这豪情壮志,杭锦旗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绿色奇迹: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及周边形成了生态自然恢复区平方公里,涵养水源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多亿元。
凭着这豪情壮志,杭锦旗开创了让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的“库布其模式”:
——政府、企业、群众形成了紧密的治沙利益共同体,探索出“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引进亿利、伊泰等10多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累计投资近5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草原围封、人工造林、飞播封沙等多个方面,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的治沙之路。
——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型农牧民”7种新身份,带动库布其沙区及周边3.6万名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余户农牧民通过发展生态农牧业、民族手工业、沙漠旅游、农牧家乐等产业,户均年收入10万多元。年杭锦旗一举摘掉了自治区贫困旗的帽子。
——建立了“乔、灌、草(甘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了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研发、培育、保护了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种质资源和多种“沙漠生态工艺包”。建立了旱地节水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生态大数据示范中心、智慧生态光伏示范中心和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建的“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等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
●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年,“库布其沙漠生态财富创造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确定为“中国样本”。
●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将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写入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联合国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库布其模式
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这一由沙区人民用血汗和激情
铸就的国际品牌
必将为杭锦旗带来更大的机遇
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杭锦旗有一种精神,叫穿沙精神。从“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穿沙精神”,到“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杭锦旗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命运的坚定情怀和意志,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
奇迹的创造
必然有非凡的精神支撑
年7月16日,多台推土机开进了库布其沙漠,穿沙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历时3年,杭锦旗动员13万全旗干部群众捐资出力,组织7次万人治沙大会战,终于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打通了第一条纵贯沙漠南北、全长公里的穿沙公路。
“大漠奇迹”的盛赞,让“穿沙精神”享誉全国。而由此拉开的大规模治沙帷幕,让绿色在库布其沙漠中持续延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开启了全新的征程。杭锦旗委、政府初心不改,致力创新,久久为功。树立“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的发展理念,走出了林草治沙、工业治沙、能源治沙、旅游治沙的新路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新型工业实现从无到有,沙漠旅游蓬勃发展,各大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沙漠治理热情空前高涨,库布其沙漠治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进入新时代,“穿沙精神”再结硕果,年9月18日,贯穿库布其沙漠的3条新的穿沙公路正式通车,至此,全旗共建成“两横四纵”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近公里。如今,一条条穿沙公路在沙海中延伸,分隔了沙漠,联通了南北,绿染黄沙,锁住风尘,让库布其从“死亡之海”变为“聚宝之盆”,当地农牧民也由此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沙漠治理精神,在火热地治沙实践中凝练形成——齐心协力坚守自己的生产生活家园、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至诚无间、愈挫愈奋,一次次夺取了沙漠治理的胜利;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提炼科学治沙方法,创新治沙技术,进行大规模推广;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沙漠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走出绿富同兴可持续发展之路。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库布其模式给当地带来了太阳能发电、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旅游,使人们意识到荒漠化是一个机会,而不是问题。
当追求绿色成为一种自信和信仰时,“沙漠是机遇不是问题。”这就是杭锦旗人的气魄和精气神。
从党委、政府和参与治沙的企业,到“沙漠玫瑰”敖特更花、凭一己之力植绿00亩的莫日根道尔计、20余年建造7万亩绿色屏障的乌日根达来,再到组建个治沙民工联队、形成人规模的专业治沙大军的生动实践,无一不在演绎和践行着这种拼搏奋进的精神。
王羽强说:“杭锦人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精神。从‘穿沙精神’到‘库布其精神’,都是杭锦旗弥足珍贵的财富。”
绿色自信
绿色信仰
绿色基因
杭锦旗在与沙漠的
较量、相知、善待、借势中
构建了一座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绿色宝藏
杭锦旗有一种自觉,叫绿色发展。从始终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到开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模式,杭锦旗让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永恒的追求。
绿,是杭锦旗的底色。薪火相传、持之以恒的植绿守绿,让杭锦旗人形成一种自觉,要发展,只能是绿色发展。
杭锦旗委、政府对此有着更加深刻地认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杭锦旗最大的资源是绿色资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只有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位,巩固和发展好这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才能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杭锦旗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一以贯之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构建起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健康”的“六位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特色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杭锦旗正在打造5条生态路——
●打造节约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农牧业之路。坚持原生态、健康、循环生产模式,以恢复、保持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为主线,坚持走合作经营、龙头带动、品牌增效、质量取胜的路子,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打造低碳循环、延链提质的生态工业之路。始终坚持以环境承载能力定产业、上项目,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为目标,着力打造土地集约高效、产业集群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煤化工和新能源发电、天然气液化等产业,推动煤化工产品向终端化、高端化发展,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
●打造回归自然、融合互动的生态旅游之路。引进有实力企业建成七星湖、鄂尔多斯草原、夜鸣沙、恒盛兴露营地等旅游景区,着力把杭锦旗独特的沙漠景观、民族风情、黄河风韵、草原风光做成大产业,构建起“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全域化旅游发展大格局。
●打造转化增值、综合利用的生态光伏之路。建成一批集光、电、草、牧为一体的生态光伏产业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草”的方式,实现良性互动。目前,已并网光伏项目.6万千瓦,居自治区前列。
●打造特色升级、绿色延伸的生态健康之路。以甘草、肉苁蓉为代表的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主,打造生态健康产业链。通过建立以甘草为核心的医药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打造“梁外甘草”驰名商标,形成以甘草为主的生态健康全产业链。
“无垠碧浪淹荒漠,今世殊勋应绝前。”
荣耀属于过往
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新征程中
杭锦旗正奋勇前行
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