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介绍 >> 正文 >> 正文

湾区新秀活力肇庆展现新格局新气象

来源:星湖 时间:2022/11/5
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12月26日至28日,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肇庆将聚焦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两个定位”,实施产业、乡村、旅游、社会事业“四个振兴”,加快制造新城、协调格局、生态屏障、文旅名城、富美肇庆、平安肇庆法治肇庆“六个建设”,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在本次党代会期间,部分党代表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围绕报告谈感受、谈体会、谈落实。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施亮梁洁余秋亮杨慧荣刘亮统筹:余秋亮施亮

制造新城

“个十百千万”工程如何助力产业“弯道超车”?

“坚持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这是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中,肇庆将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深入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实施产业强市“个十百千万”工程,优化提升“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核两带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搭平台、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肇庆市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活动,推动小鹏汽车、宁德时代、风华高科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使产业发展跑出了肇庆“加速度”。今年1—11月,全市项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听完报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这一提法。”肇庆市党代表、市发改局综合规划科科长陈梦茜对报告提到的肇庆产业发展新前景表示十分兴奋。

她介绍,肇庆将在推动“十四五”规划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围绕“4+4”领域,推进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持续系统地谋划和推进一批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以及新材料、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项目,抓好项目建设体制机制落地,落实“五个一”“要素跟着项目走”、市县领导包干项目、项目问题“挂账销号”“一把手”责任制等各项工作机制,综合施策推动产业重点项目有效、有序、有力实施,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要把肇庆建设成为制造新城,推动产业发展实力迈上新台阶,这是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必须付诸行动,狠抓落实。”肇庆市党代表、市投促局局长邱健强表示。

他介绍,下一步,肇庆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落地工作机制。优化项目首接责任制,促进招商资源有效共享;完善项目退出管理机制,有效盘活闲置资源。

同时,强化“主导+特色”产业的链条分析研究,优化肇庆在招商引资细分领域的发展取向和产业布局,深度嵌入大湾区、长三角、华中和中西部等地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肇庆还将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发展的招商、供地、配套、服务、落地“五个优先”机制,发挥“7+4”工作专班服务效能,推动项目快速见成效。

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

“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这是肇庆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透露的重大动作。

“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批准的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是深度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肇庆市党代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关键表示,“它也是肇庆实施产业强市、深度参与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

关键透露,该大型产业集聚区坐落在肇庆市东南板块,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潜力开发强度达50%,共有可连片开发用地约平方公里。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9个。地理位置优越、空间优势明显。

同时,集聚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共有4条铁路、7条高速、5条国道、2条黄金水道,已建成两个综合客运枢纽,临近广州白云机场和拟建设的珠三角枢纽机场。区内成熟开发区域基础和生活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备。

该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基础也十分扎实,涵盖了肇庆市工业的主战场,目前规划区内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85%,并带动全市初步形成“4+4”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党代会报告,肇庆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以东南板块为主体,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核心,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中、功能集合、产业集聚,加快打造万亿级产业集聚区,成为我省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的核心平台之一。

下一步如何做好规划建设?对此,关键表示,肇庆将加快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建设,具备承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配套的条件,力争到年,大型产业集聚区82平方公里起步区基本建成。

同时,加快在区内集聚形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形成市统一规划、开发管理,市县两级协同开发的机制。

配套方面,肇庆将进一步完善片区内基础设施,推动片区间交通互联互通,让集聚区内要素流动便捷,生活配套互补,链主企业、配套企业之间协作高效。

协调发展

城镇化率从51%到60%,意味着什么?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肇庆打造成为人民安居乐业、人才纷至沓来的幸福家园,力争全市城镇化率从年的51%提高到年的60%。

这意味着,肇庆在未来5年将新增约40万城镇人口,既要推动更多存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又要吸引增量外来人口来肇定居;意味着肇庆要做大做强产业经济,增强城市吸引力,满足新增人口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展和生活需求。

城镇人口“5年新增4个高新区”

根据肇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年肇庆常住人口为.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9万人,占51.02%。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8.63个百分点,首次超50%。

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民生支出,成为肇庆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助推力。过去5年,肇庆GDP增长超亿元,预计今年突破亿元;超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城镇就业超20万人、义务教育学位7.3万个,千人病床数增长25%。

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提升未能改变肇庆“半珠半山”“半城半乡”这一最大的市情。目前,肇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全省的74.15%,还低于全国水平。占全市七成面积、近一半人口的西北板块四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三成,严重制约肇庆新型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率从51%提升到60%,即使在人口总数不变情况下,肇庆也要在6年时间增加约40万的城镇人口,相当于目前4个高新区、2个鼎湖区、2/3个端州的常住人口数量。

乡镇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肇庆哪些区域将成为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落脚点?党代会报告给出了答案——肇庆将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三组团”发展格局,以东联南跨、重心东移为主方向,推进端州—高要、新区—鼎湖、高新区—四会组团发展,加速产业导入、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发展从分散走向集聚、从环湖走向跨江。

与此同时,肇庆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为极点、县城为支撑、中心镇和重点镇为节点的市县镇三级新型城镇化体系。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将进一步完善城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设施,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乡镇是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肇庆将深化中心镇、重点镇扩权强镇改革,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城市功能品质关系到市民生活质量,肇庆将统筹新城区规划建设和老城区品质提升,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保护,解决停车难、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留住城市“老印记”、塑造城市“高颜值”;完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成果评价、激励容错等机制,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青年元素,打造青年“强磁场”、焕发城市“年轻态”。

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育人才

当前肇庆正处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工业成为拉动城镇化的主要力量。肇庆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促进城镇化。

如何让新增城镇人口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肇庆将继续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项”多项工程,因地制宜培养更多“肇庆名厨”“肇庆管家”“肇庆工匠”,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留肇发展。

人才不仅要留得住,还要引得来。依托完善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肇庆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径,一体化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育人才,力争新引育博(硕)士研究生超0名、高技能人才超名,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伴随着工业化的城镇化意味着不断扩大的内需空间,孕育更多的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在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下,肇庆可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发展都市型经济、总部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发展。

生态文明

肇庆“无废城市”如何炼成?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建设无废城市。”这是本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的目标。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珠三角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年3月,《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试点工作在珠三角所有城市开展。

《方案》提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建设模式、引导全员参与,着力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设施选址难和处理处置能力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逐步构建“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方案》明确,到年底,各试点城市在推行绿色工业、绿色生活、绿色农业,培育固体废物处置产业,推行固体废物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主要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区域联动不断加强、合作更加广泛深入。

肇庆市“无废城市”建设以试点任务、主要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为工作导向,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降碳化”,切实推动各项工作。

根据《方案》,肇庆市需要根据本区域行业发展特征与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在家电、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化工、纺织等行业创建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厂。建立健全再生资源行业标准化体系,鼓励和引导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建筑垃圾等领域再生利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年初步建立“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

一座城市转身“无废城市”,处理工业固废的能力是关键。报告指出,应加快补齐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短板,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动“无废城市”和“无废湾区”建设。

目前,肇庆市“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已经进行两轮意见征集,年,“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将初步建立,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启动,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固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推进,在重点机构、社区完成相关宣传培训工作。

年,肇庆市“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类建设指标基本达成,“无废文化”培育动作初步完成。

肇庆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梁泽南对记者表示,当前肇庆正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构建“无废城市”建设体系;通过推行工业绿色生产,加快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强化全过程智能监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目前,肇庆市开展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并将形成《肇庆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有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城市绿色发展转型。

乡村振兴

“肇字号”农产品如何走向“井喷”?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肇庆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上规模、强园区、树品牌、建链条、抓集群、拓市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打响“肇字号”农业品牌。

近年来,肇庆将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个优质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五年,“肇字号”农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井喷”。

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

肇庆是广东的农业大市,农产品种类多,但却分布零散、各自为战,集聚效应有待提升。目前,肇庆提出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仅有利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还能当好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满足旺盛的农副产品市场需求。

面对农业产业“小而散”发展状况,肇庆正在加快建设“跨县集群、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体系,高质量谋划建设丝苗米、水产等7个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一业一策”打造稻米、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更好发挥农业规模效应。

“肇庆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还需要更多龙头企业的带动。”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为东表示,下一步,肇庆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村及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创建工作,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资源,打造优势品牌,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联动发展。

当前“肇字号”优质农产品数量虽然排在全省前列,但全国性知名品牌还比较少。为此,在质量控制方面,肇庆将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立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品牌建设方面,肇庆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健全农业品牌保护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形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

三产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仅是农业壮大的基础,更是三产融合的起点。本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肇庆要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特色农业引链强链补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发展。

如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高质量的发展平台提供了载体。今年以来,全市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新增注册9家配套加工企业、3家物流配送企业,园区产业链融合效应初显。同时,肇庆提出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招商落地保障向优质农业产业大项目倾斜,以精准招商、有效招商、诚信招商推动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

通过引进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肇庆将配套发展清洗、分拣、包装、饲料、屠宰、分割、冷链、仓储、运输等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从种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肇庆各大省级农业产业园汇聚起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正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广绿色、有机、机械化种植,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市场力量,肇庆将在品牌塑造、分类包装、分类应市、销售渠道创新上下功夫,引导合作社、种植户开展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分级分层、精准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创新云直播、云互动、云采购、云消费、云旅游等数字营销模式,引领“肇字号”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文旅振兴

距离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肇庆还有多远?

在肇庆城市发展进程中,旅游产业有着独一档的地位,是实现丁财两旺的重要手段。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肇庆全域旅游发展形成新格局,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转型升级,重振肇庆旅游风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胜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该目标,肇庆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文化与历史向来是肇庆的城市品牌。历史上,肇庆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府文化的重要传承纽带,拥有全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墙,“一府一砚三名人”名扬天下。

在肇庆,“文”与“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肇庆提出,要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扎实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名城,迸发肇庆活力。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肇庆府城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其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庆市委、市政府用微改造、微治理的理念,持续推动府城保护与复兴,促进端州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根据党代会报告,未来肇庆还将依托历史名人资源规划建设纪念、展览设施,擦亮端砚文化、玉器文化等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在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府城文化的同时,讲好包公、龙母、莫宣卿、六祖惠能、利玛窦等历史名人故事,打造更加立体、更有魅力的文化品牌,延续历史文脉,讲好肇庆故事,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底气与自信。

“只要坚定文化自信,肇庆文旅业态融合指日可待,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规划设计专家陈南江以研学旅游为例,分析肇庆广府文化、红色文化、人文历史、交通区位,乃至地质地貌都独一无二,值得去深度挖潜,细分出人文历史、农旅体验等专题线路,打响“研学旅游到肇庆”的金字招牌。

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

年,广东旅游迎来以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综合体验游为主体的文旅3.0时代。肇庆抢抓机遇,全面吹响“旅游振兴”号角,搭上了文旅升级的班车。

近年来,肇庆将“旅游振兴”作为“三大振兴”战略之一抓紧抓实,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东融西连”,陆续出台《肇庆市实施旅游振兴三年(―)“十大行动”计划》《肇庆市促进旅游振兴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全市范围掀起新一轮“旅游+”发展热潮,医、养、旅、食、体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面向“十四五”,肇庆旅游振兴还需要再次革新,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肇庆提出,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从全国大格局、行业大趋势重新审视肇庆旅游产业,凸显特色优势,丰富旅游业态,强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升“肇庆千里游”环线画廊品质内容和知名度美誉度,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振兴梦想成为现实。

“肇庆描绘出旅游振兴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旅振兴的信心和决心。”肇庆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肇庆“金牌导游”许辉表示,当前,肇庆需要继续强化全域旅游意识,谋划跨景点的“大旅游”,做到全域景点化、景点精品化、交通网络化、市场营销国际化和旅游服务规范化。

瞄准大湾区文旅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肇庆针对游客日益增长的文旅需求,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巩固提升星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积极参与西江流域旅游风光带建设,有序推进环星湖旅游业态提升工程,精心打造一批网红创意街区、大型商圈、休闲度假区和重点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旅游新业态。加快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湾区雪都”。

在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肇庆“创A评星”工作从未停步,不断打造更多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星级酒店。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民宿产业集群。

民生福祉

社会事业如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社会事业振兴战略,推动肇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其中,肇庆将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推动肇庆市教育办学实力实现整体跃升;高质量建设健康肇庆,实施“登高峰、建高地”计划,着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

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对此,肇庆市党代表、市人社局局长谢先群对记者表示,下来肇庆将继续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因地制宜培养更多“肇庆名厨”“肇庆管家”“肇庆工匠”。

吸引更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年轻人来肇留肇就业创业,也是党代会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对此,谢先群透露,未来,肇庆将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激励政策,改革城镇落户制度,实施安居保障工程。

同时,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人才港,高质量打造“1+9+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加快建设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拓宽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渠道,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青年群体就业创业。

此外,还将建立政校企合作联盟,出台校企合作激励措施,引导大中专院校与本地企业开展订单班定向培养人才,积极引导毕业生留肇就业创业。

谢先群表示,通过对接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聚焦产业发展“个十百千万”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吸引聚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各类青年群体来肇留肇在肇就业创业,将为肇庆市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推动教育医疗水平双提升

本次党代会报告对教育着墨不少,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