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曲十八湾的贺江碧道画廊里,感受青山含黛、修竹滴翠的盛景;在山峻谷幽的怀集寻源谷内,感受宝帐香居、篝火星辰的美妙……连日来,贺江碧道画廊、怀集寻源谷等新旅游项目相继启动,肇庆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效益凸显,吸引大批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体验。截至记者发稿时,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肇庆酒店超过8成已经被预订。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旅游振兴”战略,推出肇庆实施旅游振兴三年“十大行动”,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以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休闲旅游康养度假首选目的地建设,加快打造彰显中国特色、展示岭南文化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新亮点:探谷游廊获市民游客高度评价
日前,拥有百万粉丝的旅游体验师“浅笑盈盈中”在网络上写下:“伴着彩虹、伴着骏马,让我先在世外桃源迷失一会。”牵着骏马、身着红衫,她在一片青山绿草之中体验的图片,让众多粉丝心驰神往。她所指的“世外桃源”正是9月23日正式开放营业的寻源谷户外运动森林康养营地。
无独有偶,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正式启用的贺江碧道画廊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大家纷纷为美景点赞。“封开山川秀丽,我特别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后我还会介绍朋友过来旅游。”来自梅州的自驾游客杨先生说。经常来封开旅游的广西贺州游客陈先生看到如今封开的旅游环境,认为与早几年相比漂亮了许多。
一个个新项目启用,一道道文旅大餐上桌,市民游客目不暇接。据了解,年以来,肇庆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特别是以建设“广东万里碧道”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封开县两广接壤省际廊道示范带,擦亮贺江碧道画廊全域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贺江碧道画廊沿线“以水为链,以路为廊”,串联起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北接怀集县寻源谷,东达德庆县盘龙峡,贺江碧道画廊文化旅游焕发新姿采。目前引进华侨城项目,修建游客服务中心、游艇码头、两广源游博物馆,正努力打造4A级或以上旅游景区。
新局面:旅游大发展热潮涌动
寻源谷从动工建设到建成开园,只用了天,充分体现了“肇庆速度”,肇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由此可以窥探一二。
事实上,近年来肇庆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成立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去年5月,肇庆出台了《肇庆市实施旅游振兴三年(—)“十大行动”计划》和《肇庆市促进旅游振兴扶持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明确了肇庆旅游振兴发展的实施途径,有力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融合发展,在全市范围掀起新一轮旅游大发展热潮。年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02万人次,同比增长5.58%;全市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5.52%。
时隔一年后,今年5月肇庆旅游如虎添翼,在印发的《肇庆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规划未来5年,肇庆以大湾区古城文化与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定位,有序推进肇庆全域旅游“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五年新形象”。至年,全市实现5A景区2个、4A景区13个、3A景区34个,肇庆市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如今,星湖旅游景区晋级国家级5A景区,端州区、鼎湖区、德庆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端州北岭中游国际房车营地和智联梦工场、鼎湖砚洲岛、肇庆新区爱满地汽车文化营地、高要紫云谷和猫爪谷一批新景区、新亮点纷纷亮相,夜游、夜购、夜宵、夜娱等夜经济也不断发展,肇庆全域旅游全面推进。
依托资源禀赋,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肇庆旅游振兴的号角吹得更加响亮。
新业态:全力打造西江百里历史风光带
“一边带孩子玩沙子,一边吹着徐徐的江风,感觉十分惬意……”每有闲暇,家住端州城东片区的周小姐就带着2岁半的儿子去往江滨路的江滨公园活力沙滩区,度过两小时的时光。她认为,江滨公园视野开阔,远山近水景色美丽,小孩子在沙池里可以尽情发挥创意,停车也很方便,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好去处。
自今年“五一”江滨公园活力沙滩区对外开放后,这里就成了市民游客的又一旅游目的地。而在西江沿线,阅江大桥璀璨的灯光每晚与市民相约,端砚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抓紧建设,计划投资万元的珠江(肇庆)游船游艇项目正在布局,沿线元魁塔、梅庵等历史文物景点正在修缮保护发展中……
青翠山峦相迎、碧水长河相依,汇聚江滨公园、羚羊峡森林公园、历史文化景点,当前,肇庆正大力打造西江百里历史风光带,为我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写下锦上添花的一笔。
在今年8月我市印发的《肇庆市推进“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方案》中,西江百里历史风光带提升工程列为第二要点。该工程侧重提升江滨路沿线建筑与景观风貌,打造靓丽沿江风貌,如结合“一江两岸”整体城市景观,提升桥梁夜景,优化端州—高要“一江两岸”界面形象。
按照计划,肇庆还将修缮保护重要历史文化建筑及周边环境,重点对白沙龙母庙、梅庵、张闻天纪念场所、阅江楼、崇禧塔片区(仙花寺)、元魁塔等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记者陈明红特约记者梁爱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