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况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91万公顷,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1个县级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共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户籍总人口为.82万人。年9月,国务院批准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挂牌成立。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消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汉置高要,隋称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肇庆人文荟萃,古迹林立。梅庵、宋城墙、七星岩摩岩石刻、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数十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区的七星岩,湖山一体、波光岩影,兼有阳朔之山、桂林之水形胜,美不胜收,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峦竞秀,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至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90.1千米,比年提高1.7千米每百平方千米。过境高速公路有二广高速(通往二连浩特市和广州市)、广昆高速(通往昆明市和广州市)和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通往江门市和广州市);过境国道有G线和G线,省道有S、S、S等12条线,西江内河航道总里程千米,通航里程.8千米。年12月26日,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年9月22日,开始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经济网。年3月30日,广佛肇城际轨道开通运营,直接引入广州火车站,到广州中心城区只需1小时左右,全面进入广佛肇一小时生活圈。
肇庆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农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且拥有黄金、玉石等50多种矿产资源,被誉为广东的“黄金之乡”“中国砚都”。
二、历史沿革
秦朝所置四会县,为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县域含现四会市、广宁县的全部及怀集县的一部分,南至今江门市东半部,东至今佛山市三水区西半部;隶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境域设有广信、高要、端溪等县,隶属苍梧郡;四会县隶属南海郡;统属交趾部,交趾刺史部治所在广信县(今封开县),治岭南9郡,广信县成为岭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北朝宋元嘉三年(年)分封阳县地置开建县。梁天监六年(年),高要县升为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统辖岭南13州)。
隋开皇九年(年)置端州,高要废郡改为县,端州辖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大业三年(年),端州改为信安郡,治高要。
宋朝,肇庆境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年),宋徽宗赵佶改兴庆府为肇庆府,辖高要、四会县。元朝,今境域称肇庆路,属广东道。
明洪武元年(年),复称肇庆府,属广东布政使司;清沿袭明制,为广肇罗道治肇庆所,隶广东省。明嘉靖四十三年(年)至乾隆十一年(年),两广总督署驻肇,在肇庆年之久。
民国时期,今肇庆地域先后属肇罗绥靖区、西区绥靖公署、西江行政区、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肇庆镇),即民国3年广东设六道,其中粤海道驻番禺县,辖高要、四会、新兴、广宁、德庆、封川、开建、罗定、云浮、郁南等30县。民国9年废道设善后督办处,肇庆属西区善后督办处(辖地不变,下同);民国12年改为绥靖处,肇庆称西区绥靖处。民国14年肇庆为西江行政区。民国21年春,设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驻曲江县,设行署于高要县,辖高要、四会、新兴、广宁、德庆、封川、开建、罗定、云浮、郁南、鹤山、高明12县。民国25年春,改为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辖区未变。民国27年10月,设西江行署,辖原第一、三行政督察区,驻广宁县,辖区不变。民国36年为年为第四专署行政督察区,辖高要、四会、新兴、广宁、德庆、封川、开建、罗定、云浮、郁南10县,驻地高要县。民国38年5月,广东省重新划分政区,第十一区驻高要县,辖高要、三水、高明、鹤山、新兴、四会、广宁7县;第十二区驻郁南都城,辖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川、开建6县。
建国初,今境域属西江专区。广东省人民政府设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西江专署机关驻肇庆镇。年撤销西江专区,所属县并入粤中行政区。年,设肇庆专区。年10月,肇庆专区更名肇庆地区。年1月7日,撤销肇庆地区,将县级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年,肇庆市行政区划调整,辖端州、鼎湖两区,德庆、封开、怀集、广宁四县,代管四会、高要市。年4月,云浮升级为地级市从肇庆市析出。年上半年,肇庆高新区从肇庆市区迁园大旺。至年,肇庆市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1个县级市,设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肇庆新区1个。
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一)广府文化始源地:岭南最早的人类群居地,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孕育了广府文化并沿西江向东传播。
(二)岭南独特的古城文化:始于宋朝而格局完整的肇庆古城墙,为广东所独有,并在城市防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科研及历史价值。
(三)传承古今的中国砚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唯一产地,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端砚文化。端砚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成为扬名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山湖城江的生态格局的城市:肇庆城区临江濒湖,四周山脉环绕,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形成了“江湖映照,城山相望”的独特格局。
(五)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历史上长期作为地方行政首府驻地及军事中心,军事遗址丰富。
(六)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前沿:肇庆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个传教点,成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第一城。
(七)宗教文化集萃之城:肇庆是六祖慧能思想升华之地和西江龙母文化的核心区域。
(八)近代重要革命策源地:肇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的诞生地,涌现了众多革命领袖,彰显肇庆在近代革命潮流中的重要地位。
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情况
(一)重要文物。肇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处: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14处古建筑、7处古遗址、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石刻、1处碑刻,较年新增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处,较年新增67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处,其中处已经公布为肇庆市不可移动文物。
(二)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规划划定5片历史文化街区:正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城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豪居路历史文化街区和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已公布的历史建筑端州区共66处:8处公共建筑、1处祭祀建筑、1处工业建筑、9处骑楼、43处民居、3处公园小品、1处井水闸等构筑物。鼎湖区共52处:以传统民居、祠堂、公社时期建筑等村落遗产为主,还有部分墟镇旅店、电影院、商铺等;鼎湖山景区的景观小品。
五、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
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7个,分别是国家级2个、省级17个、市级38个。
肇庆自古是西江下游流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年,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肇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具有浓郁肇庆地方特色的包公文化、端砚文化、龙母文化等系列文化,使肇庆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
民间节庆方面,有德庆的“悦城龙母诞”(庙会)等;民间手工技艺方面,有肇庆端砚、高要的红木雕刻和草编等制作技艺;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有封开的“五马巡城”、德庆的雄鸡舞等;民间文学方面,有怀集的“贵儿戏”;民间传说方面,有德庆悦城的龙母传说、端州羚羊峡望夫归传说、七星岩七星仙子神话等。
来源住建部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