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兴建在端州古城墙上的披云楼,一段厚重的人文历史,让端城人情系梦绕的缕缕情丝,始终留在了记忆深处。
披云楼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年),为端州知州郑敦义将端州土城拓为砖城时增建,其楼高三层,属城墙上的瞭望台。因楼矗立在城墙西北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又有“飞云楼”之称。
图:许庆彬
史料记载,披云楼在历史上共经过8次修葺、重建。明洪武二年(年)第一次进行修葺,到成化初年已日渐倾圮。成化三年(年)肇庆知府黄瑜到任,乃将披云楼重建。据《披云楼记》载,重建后,披云楼上悬挂有两块匾额,一块为“披云楼”,另一块上书:“岭表南来第一州”,可见当时披云楼的胜景以及影响。
图:starlake
“披云鹤唳”始于明代
肇庆知府黄瑜这次重建披云楼,不但恢复了披云楼的壮观,而且还将楼前空隙之地拓阔,遍植红棉、榕树。黄瑜还别出心裁地让人在披云楼下豢养了一大群鹳鹤。浓荫匝地,鹤鸣树上,成群结队,“披云鹤唳”由此而来。
据端州文史资料,明代之时,端州白鹤成群,每当鹤鸣树上,楼绕披云,红棉参天,榕荫盖地,登临此境,如入蓬莱,真美妙极了,自始以后,“披云鹤唳”为端州八景之一。披云楼在清代,也极富盛名,特别是“披云鹤唳”,尤为远近知名。这时的披云楼和白鹤,都受到保护,以维护这一独特景色。
图:梁剑峰
岁月沧桑,历经战火,披云楼屡屡被毁又多次重建。明万历二十九年(年)再次重建时,史记:“楼仍三层,房各五间。中层楼两腋各四间,新创两门,东为聚秀,西为庆成。”此次重建,披云楼仍不失原来之壮观规模。
图:许庆彬
惨就惨在发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年)的一场大火,披云楼被夷为平地。不久,肇庆府巡道耿平主持修复,重建时,将披云楼由原来的三层改建为两层。更让人无奈的是,民国14年(年),时任高要县县长严博球做出了“惟将雉堞,城垣南北一致拆低,以比于景福围高度为准”的决定。肇庆开始拆低城墙,除披云楼一段外,全部城墙被拆低了2.3米,因披云楼乃名胜古迹,得以幸免。
图:肖sir
也真是命运多舛,民国16年,披云楼又遭大火焚毁。高要县长陈同昶顺应民意,于民国20年(年)重修披云楼,但已非旧观,后辟为图书馆,称之为“披云楼图书馆”。
作为肇庆重要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披云楼多次入选肇庆八景。清康熙十二年(年),肇庆知府史树骏主编《肇庆府志》,首次将“披云耸翠”纳入重新修订的肇庆八景。到了清光绪二十九年(年),端溪书院教席李良骥重订端州八景,“披云耸翠”被“披云鹤唳”取代。从观景演绎到听声,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煮鹤焚琴“披云鹤泪”
那么,“披云鹤唳”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民国七年(),军阀林虎为高要县长时,竟来一个“煮鹤焚琴”,纵任士兵开枪捕杀鹤群,不到三年,“披云鹤泪”,被破坏殆尽。从此“披云鹤泪”只见楼影,不闻鹤声。如今“披云鹤唳”仍被当做披云楼的典故,用作景区名称,代指披云楼。
图:谢永平
年,肇庆重新评议新八景,将肇庆古城墙及披云楼等城区周边景点纳入新八景之一的“宋城揽古”,在延续历史的基础上,又为披云楼赋予了新的涵义。登上端州古八景之一的“披云鹤唳”,足以体味“登斯楼,望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的美感与廓然。遥想当年,站在瞭望楼上的军官只见城下兵荒马乱,何见如今繁花似锦、车水马龙?走近古景,走近身旁的历史,或许我们会更加珍惜眼下的美好年华。
披云再无鹤唳,却在星湖安家乐业
图:黄志伟
由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森林繁茂、空气清新,湖水澄碧、野趣浓郁,保留了湿地森林的原生态风貌。因此,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湿地之神”中国著名文化鸟60多只的丹顶鹤选择了星湖,选择了在这里长期定居了。
图:林平
15年前丹顶鹤就选择了在星湖安居,不仅为游人展示了星湖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未星湖增色添彩贡献自己的力量。
年8月8日晚,广东体育界的盛事,一场属于我们广东人民的体育盛事--第十五届广东省运会开幕式。丹顶鹤“友情演出”放飞绿色梦想。“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开幕式请来了一群特殊的“演员”——20多只生活在星湖湿地公园的丹顶鹤在现场闻歌起飞。这晚,全省人民看肇庆,肇庆夜空呈现一片流光溢彩!全省人民都记住了它们。
图:梁瑞伟
在《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十二期节目中,一对“网红丹顶鹤夫妇”来现场做客了。这只是年在肇庆出生的第一只丹顶鹤,它有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肇庆仔”。它就是自由成长在如“世外桃源”般的星湖国家湿地公园。
年国庆期间在七星岩东门广场每天进行5场的丹顶鹤野化放飞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7天共有约9万市民游客观看了放飞训练,社会赞誉有如潮涌。
图:梁剑峰
历史上的“披云鹤唳”到“披云鹤泪”确实令人叹息。但看如今,在星湖湿地这片碧草如茵、蓝天白云的人间仙境,丹顶鹤又重新在肇庆安了家,确实令人欣慰。
肇庆市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