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5时5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开始了“太空班”和“天地互动”的太空授课。
中国载人航天“天宫课堂”第一课广西分课堂课后的科技知识讲座。曾艳摄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十来到神十三。”天籁之音从距离地面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传回地面大课堂,所有人凝神屏息,目不转睛地观看太空授课现场直播。12月9日15时5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开始了和“太空班”的“天地互动”太空授课。其中,南宁作为地面分课堂之一,见证这场“天地互动”。
在天地互动环节,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学生潘奕淘代表广西青少年与航天员连线。曾艳摄
在位于南宁的广西科技馆内,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在“天宫课堂”广西分课堂上制作太空空间站模型。曾艳摄
同学们展示在“天宫课堂”广西分课堂上制作的太空空间站模型。曾艳摄
“天宫课堂”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
15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的画面出现在广西科技馆内设置的南宁地面分课堂大屏幕上。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授课中,简单巧妙又充满吸引力的设计,再加上王亚平俏皮生动的表达,引来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同时,现场的学生们则利用“天宫课堂”材料包,跟随王亚平同步进行了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受宇宙的奥秘。
“请问,在空间站里,氧气与二氧化碳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其中,在天地互动环节,南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学生潘奕淘代表广西青少年与航天员连线。潘奕淘告诉记者,他平时很喜欢探索科学知识,经常会观看一些与科学相关的书籍、视频,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尽情翱翔。
“看了天宫课堂,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太空中,宇航员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创造出今天的奇迹。”来自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学生李筱雯说,“宇宙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肩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太空授课在南宁取得了热烈反响,拉近了民众与航天的距离,使广大学生和普通民众从航天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此次授课也展示了中国航天软实力。
南宁市逸夫小学“这就是太空”主题活动暨收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赵京武摄
在滨湖路小学,学生们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太空授课现场直播。叶梓荣摄
在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学生们集中观看太空授课现场直播。记者黄红锦摄
科普启蒙培育创新意识
这是一堂物理课、天文课,但对学生而言,更是一堂激发兴趣、放眼未来的科普启蒙课。
当日,来自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星湖小学、南宁市逸夫小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南宁二中、南宁三中以及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等的学生参加了南宁地面分课堂活动。南宁市多所学校也同一时间开设科技课堂,组织学生收看现场直播。
在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的教室里,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看太空授课现场直播。“我期待下一堂太空授课,希望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学生梁益诚说,这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让他对太空产生了无限向往,希望以后成为一名宇航员报效祖国。
“‘天宫课堂’展示了中国航天软实力,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很有意义。”南宁三中物理教师王纳表示,学校及教师应该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引领孩子们 当看到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时,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陈俊良兴奋地说:“我感受到了太空的奇妙和祖国的强大。科学家用汗水实现梦想,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科技为祖国繁荣发展作贡献,让航天事业更加辉煌。”
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还进行了一场水表面张力小实验,孩子们在互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我们根据‘天宫课堂’的水膜张力实验,结合实际设计了这一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太空与地面的不同,通过科技活动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该校教师刘英表示,要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博雅大课堂”主题活动暨收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张友豪摄
南宁市星湖小学“星光大课堂”主题活动暨收看“天宫课堂”直播活动。刘峥摄
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组织学生集中观看现场直播。(武鸣区文明办供稿)
丰富载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一直以来,南宁市都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摆在全市科普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齐心协力、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南宁市科技馆是开展科普展教工作的重要阵地,不仅开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园地,还打造了“我的航天梦”“未来科学+”等4个馆校结合研学品牌,走进各中小学校开展场活动,6万多人次受益。近年来,市科技馆组织、推动流动科普大篷车、科普主题展览、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优质科普资源进入基层、服务基层,贫困地区逾10万人次未成年人受益;馆内累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近场次,免费接待未成年人近50万人次,成为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场所。
今年,南宁市还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爱科学实践活动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推进航空航天科普基地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举办“航天服里的大秘密”等3个馆校结合研学品牌活动。同时,依托南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满绿城”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53场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
据统计,年南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提升至11%,其中,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18—3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比例为13.1%,高于广西相应群体水平。(记者曾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