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不要以为孩子小,他们学哲学比你更擅长

来源:星湖 时间:2024/12/12

哲学无用吗?孩子们能对哲学感兴趣吗?在中国、德国、法国,均有针对儿童的哲学教育。实践证明,让孩子学会用哲学观点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完善其人格发展大有益处。

前年,巴黎的“儿童哲学工作坊”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参加工作坊的孩子平均年龄不过八、九岁,却颇有“小大人”的哲思风范。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的方式,抒发感受、激发创意、启发思维。

去年,重庆的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开始实施哲学教育试点。依据小学生爱游戏、爱模仿、喜欢群体活动、渴求鼓励的特点,学校为一到六年级开设儿童哲学启蒙课,从身边的小处入手,用哲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该项目已成功立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年科研规划课题。

今年,德国学校奖的申报名单里,位于巴登符腾堡州的舒特塔尔小学,以“儿童哲学教育的示范学校”成功入围前15名杰出学校。这个只有名学生的迷你小学,拥有5个跨年班(1-4年级混龄教学),以哲学思考作为引擎,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人们评判一门学科或者一种知识,首先考虑的就是它有没有用。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观是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群体焦虑的产物,人们很难摆脱它的影响。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完全无用的知识是不存在的。黑格尔不是说“存在即合理”吗?哲学作为一种知识领域,也必然是有作用的,关键是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作用。

哲学可能并不会直接带来考试成绩的提升或者做事效率的提高,但它是一种底层思考能力,打造的是思维大厦的基石。

对于儿童小学生来说,哲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培养思辨精神

孩子们其实是天生的哲学家。因为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每个人都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代言,在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之后,可能还会有十万个“然后呢?”。

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孩子们长大之后,这种发问的频率就会渐渐减少。一些孩子缺少对于世界的探索及好奇心,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哲学的精髓就在于思辨。学习哲学可以让孩子们珍贵的发问天赋得以保留并发扬,而不是养成武断、盲从、懒于思考的作派。

现在的中小学生很早就开始学习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思辨写作、批判阅读,这些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撑。而在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之后再推行思辨类的写作、阅读和演讲训练,学生观点不明、思路不清、论据不足、说服无力的情况就很常见,要经过长期的矫正和练习。

提高贯通能力

在古代,知识精英、博学达人一般都是通才,他们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更重要的是擅长哲学。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西方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无一不是哲学家。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工很细,学科领域的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哲学的原理是通用的,它可以渗透到其他任何学科之中。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都离不开哲学的视角。

孩子们认识世界是从点开始的。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点逐渐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如果没有框架思维,孩子的知识容易呈散点状存在,并不是有序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孩子通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会逐步掌握结构化的框架思维。拥有了框架,才能纲举目张,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比如,小学生们熟知的5W2H其实就是一种阐释的框架,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目标、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方式、程度。这种框架不仅可以在讲故事、写作文时使用,也可以用于分析某一章的科学内容,只不过涉及的具体要素或侧重不同。

放大眼界格局

哲学原理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升华。哲学的对象是宇宙万物、时空总和。从宇宙角度看,人不过是一粒尘埃,渺小至极。拥有哲学思想,才能对外界更客观,对自然更敬畏,对生命更珍惜。

这次疫情期间,海外留学生包机回国的事情曾引起热议。其实,孩子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脆弱、无助、慌张,反倒是家长先乱了阵脚,推波助澜,把舆论闹得很大。很多孩子禁不住家长的焦虑和唠叨,只得回来。否则孩子们没事,家长却崩溃了。

我很能理解这种状况。面对新冠病毒这样的不可抗力,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整个群体和大局:国家在保障小留学生们的安全,学校里在采取措施;而有的人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