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开创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建

来源:星湖 时间:2022/11/1

贵广、南广铁路在肇庆会合后直通佛山、广州。通讯员朱健兴摄

广东瑞远新材料打造新型复合软管生产基地。通讯员刘春林摄

中电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通讯员王振宇摄

专题

文/于敢勇、梁爱玲、段建新

在肇庆新区观景平台展示板上,年至年的肇庆新区面貌显著不同,从鱼塘密布变成为高楼林立,一座希望的新城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肇庆人民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奋斗之歌。20世纪50年代人工修筑星湖,70年代肇庆高要农民陈志雄破天荒雇佣工人承包经营鱼塘,80年代蓝带啤酒落户肇庆,90年代涌现了星湖味精、风华高科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进入21世纪,肇庆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攀升,四会、高要等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名列中国百强县市。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工业发展“”工程、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和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重要承载地,以及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和集散交易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三、排位创近年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一。

当前,肇庆正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三地所长”“肇庆所优”,以大格局谋划大发展、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以大企业带动大产业、以大交通构建大枢纽、以服务大提升促进营商环境大改善,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开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产业引领

三大主导产业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肇庆这座因鼎湖山、七星岩而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世纪90年代曾涌现出蓝带啤酒、风华高科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小鹏汽车、宝龙特种汽车、玛西尔电动汽车正成为新的肇庆工业品牌。

近年来,肇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将工业发展“”工程视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带动大产业。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建设西江创新产业走廊,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承载地。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呈现“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格局。

其中,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已现雏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生产基地即将建成,鼎星新能源汽车、中电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整车项目开始实现量产,新能源动力小镇、中科瑞龙新能源配件、国信通新能源电池、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能源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新能源产业链配套和研发项目先后落户,肇庆正形成一条从研发到零配件生产,再到整车制造的完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素有发展基础的肇庆形成厚积薄发的提速发展态势。鸿图科技、鸿特精密、动力金属成为国内压铸行业龙头企业,登云汽配成为发动机气门行业龙头企业,宝龙汽车是华南地区唯一拥有国家防弹运钞车生产资质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合普动力、遨优动力、中导光电等一批优质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今年1-8月,更有40个投资额超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项目落户肇庆,形成全面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势头。

此外,以肇庆新区粤港澳生态科技园为载体,肇庆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博天集团高端膜材料生产基地、暨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技术研究院等高端项目,肇庆节能环保产业的“城市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的城市,肇庆当前土地开发强度仅为珠三角平均水平的1/3,未来可供开发的空间超过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巨大。

在观察人士看来,依托这些优势,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肇庆必将吸引更多龙头企业、优质平台扎根于此。

东融西联

加快对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早上肇庆出发,中午香港饮茶。”列车飞驰,年7月开通的肇庆直达香港的高铁,将两地通勤时间缩短至1小时20分钟。

随着不断加密的高铁和城轨网络成型,肇庆实现20分钟到佛山,4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实现从大湾区交通“末梢”到连接大西南“交通枢纽”的华丽转变。

展开肇庆的交通规划版图,内联外通的路网建设如火如荼:柳广铁路从西部奔来,广湛高铁经此南下,深江肇客专、珠江肇客专、肇顺南城际等轨道交通东延至珠江口,珠三角枢纽机场选址肇庆南部,以肇庆新港为核心的西江港口群建设正稳步推进。专家认为,交通枢纽带来的“同城效应”,让肇庆加强了与广深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黏合度,并在产业方面形成错位互补优势,为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

肇庆自古便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两汉时期在广信县(今封开县)设置交州刺史部长达年、管辖岭南所属九郡(含越南),明清时期作为两广总督府驻地达年。在肇庆的发展史上,交通一直是影响着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秦汉至明清,肇庆因内河运输得利,可谓“襟五岭,带三江,绾两粤咽喉,为东南扼要之地”,被称为“岭表南来第一州”。作为西江流入广东的第一站,肇庆是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自汉代至清代,肇庆都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明清时期两广总督府驻肇长达年。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的利玛窦,顺西江而上,从肇庆登陆,并在肇庆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

如今的肇庆,“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快速干线、六条轨道交通、七条高速”的交通网络基本建构成型,总长53公里、双向10至12车道、全程无红绿灯的“东进大道”,将端州、鼎湖、肇庆新区、四会、肇庆高新区快速串联起来,接入大湾区大交通网络。

近年来,来自大湾区兄弟城市的大量优质企业项目选择落户肇庆。大项目成功落户与肇庆加快对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密不可分。“通勤速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度。要想区域发展走出‘慢’的洼地,交通发展必须跑进‘快’的维度。”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说。

当前,一张由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织而成的“路网”正在铺开。肇庆还主动谋划争取深江肇、珠江肇等轨道项目,协调增加至香港、深圳、珠海的高铁班次,加快实现广佛肇城轨等轨道交通网络化、高速化、公交化。

营商优势

营商环境新高地快速崛起

企业开办从“一天办成”提速为“秒批即办”;工程项目确保建设周期减少4个月以上;高端人才个税超15%部分由财政补贴;全省第一张智能自助打印不动产权书;实现不动产登记最快1小时出证……日前,《肇庆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正式印发,38条措施进一步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

肇庆作为广东省首批数字政府改革试点3个城市之一,创造了“6个全省第一”(全省第一个试点城市通过实施方案,数字广东公司第一个地级市分公司挂牌成立,“粤省事·肇庆行”小程序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地市专版,全省首个可在“粤省事”办理居住证,首个实现移动端一站式办理工商登记的城市,全省第一个开展县市区营商环境测评的地级市),项事项“零跑动”办理。

年数据显示,肇庆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指数、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均位列全省第四,开办企业便利度更是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四位,营商环境优势逐渐显现,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新高地正在快速崛起。

年3月,肇庆企业开办实现“一天办成”,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的各类商事主体户,同比增长4.53%。

肇庆在全省首创的“双容双承诺”也让不少企业享受改革的红利。该政策实施以来,肇庆全市已有总投资.66亿元的59个产业项目直接受益,46个项目破土动工,动工率接近80%。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交通完善缩短城市距离,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竞争半径。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起之秀”的肇庆通过对接一流营商规则,加快人才引留,将逐步完善“广深港澳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创新协作模式。

生态优先

筑牢生态屏障挖掘绿色潜力

“多年不见的白鹭开始飞回来了!”3年来,位于肇庆新区的砚阳湖打造出一条“由山至湖至江”的40公里碧道,形似砚台的一潭碧水不仅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落户,也让天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鹭鸟。

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为印证:年上半年,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肇庆空气质量位列第17位,空气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先后5次排名进入全国前20。年1-6月,肇庆地表水环境质量居全国第23名。来自肇庆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年至年,肇庆空气质量实现“5连进”,PM2.5下降了26.4%、PM10下降了35.29%,优良天数从天增加到天,“一级优”天数从71天增加到天。

曾几何时,肇庆引以为傲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空气质量排名一度全省靠后。近年来,肇庆坚持生态环保的“三个绝不”:绝不以透支资源来换取一时的效益,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绝不以牺牲老百姓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来换取一时的政绩。肇庆在向污染宣战的同时,开启了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肇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对陶瓷等传统低效产业关停或引导退出或转型升级,用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年肇庆将家企业列入六大低效产业目标清单,完成引导退出家,涉及用地亩。当前,肇庆划定.65平方公里面积为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3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生态防护屏障。肇庆未负期待,西江、北江肇庆段水质一直稳定达Ⅱ类水质标准,是大湾区优质的淡水源,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第二。随着肇庆一系列扶持节能环保产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一批高端的环保产业集聚肇庆,更有一大批高端人才扎根创业。

肇庆最大财富在生态、最大责任在生态、最大潜力也在生态。当前,肇庆正逐步让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脱钩”,发挥“绿色GDP”的效益,向成为大湾区最美生态绿洲的目标迈进。

古城新颜

千年名郡重塑城市新活力

走在肇庆新区宽阔的马路上,放眼望去,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地处城郊,鱼塘密布,阡陌交通,只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肇庆新区的蝶变,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肇庆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西江大桥、肇庆大桥、阅江大桥……奔腾的西江水上,一座座大桥飞架,串联起城市发展脉络。

——.2米高的星湖大酒店,米高的文化创意大厦,正在建设的米西江明珠大楼……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逐步得到提升。

——广肇高速、江肇高速、广佛肇高速、汕昆高速……不断增加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打通了肇庆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绚丽开幕。通过承办省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肇庆老城区实现升级改造,城市主干道便捷通畅,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现代化气息越发深厚。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作为千年名郡,肇庆从汉代到清代多次成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至今日,肇庆端州区还拥有2.8公里的古城墙,这也是广东仅有,全国罕见的主体和城周基本完整的始建于宋的砖结构古城墙。府城是传承肇庆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为守住城市历史文化的根和魂,年9月,肇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

肇庆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以千年大计的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打造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彰显岭南特色风格、代表湾区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新地标。同时,以推动府城复兴为契机,深入挖掘、创意开发肇庆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擦亮“广府源头”“粤语发源地”文化名片,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携手共建人文湾区。

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奋进的肇庆容光焕发,生机勃勃。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为肇庆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朝着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目标,稳步疾驰。

肇庆成就看数据

一、空气质量“5连进”

年至年,肇庆空气质量实现“5连进”,PM2.5下降了26.4%、PM10下降了35.29%,优良天数从天增加到天,“一级优”天数从71天增加到天。

二、企业开办“三级跳”

1.企业开办时间实现7天、3天、1天“三级跳”。

2.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80个、55个、45个工作日以内,分别比省要求的快20个、5个、5个工作日。

三、“”“”“”工程助力产业创新

1.到年,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2.到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家,确保建成10家本科高等院校、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3.到年,打造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南药等6个产值超亿元产业集群,创建12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基地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四、公路里程增长60多倍

1.年,肇庆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09公里;公路里程达到公里,较年增长62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肇庆公路里程增长了60多倍。

2.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实现高铁20分钟到佛山、4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