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肇庆星湖的七星洞天,步行穿梭微缩世界,乘

来源:星湖 时间:2024/10/6

还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读过叶圣陶先生笔下的金华的双龙洞,当时不仅对溶洞和钟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卧舟进洞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好奇。是大自然怎样的鬼斧神工,才会造就如此奇特的地貌奇观?提到星湖,提到七星岩,除了它宛如北斗七星的七座散布在湖中的喀斯特地貌的岩峰,“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中的溶洞也是不得不看的奇观。但是,对于已经游玩过全国十多个大小溶洞的我来说,原本对这里的溶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当走进石室洞,我立刻明白了这句宣传语的贴切。目之所及,左手边是两条曲折的步道,通往溶洞的内部,而右手边则是一池潭水,通往洞的深处。而这池潭水并非死水,而是地下河,河水常年不干,因此这个洞穴也被称为水洞。也由于这流动的地下水,溶洞之中,冬暖夏凉,是御寒避暑的好地方。其实,如今的石室洞是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三个洞组合而成。我们并没有急着去探寻水洞,也就是龙岩洞的奥秘,而是先从陆地上领略碧霞洞和莲花洞的奇妙。

碧霞,不知为何起如此有诗意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它是七星岩最美最长的旱洞吧?全长一百八十余米的洞内,钟乳石、石笋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在五彩的灯光的照耀下,让人恍惚置身于梦境中。由于近几日的大雨,头顶的钟乳石上也是不停地在滴水。正是这样成千上万年的水流侵蚀,才造就了眼前令人称奇的溶洞。行走在溶洞中,仿佛游览在世界之窗,所有的“建筑”都是微缩的。有的如如来佛祖的五指,不知石下可曾压过一只猴子。有的如大象饮水,长长的鼻子伸入水中,让人不禁联想起了同为喀斯特地貌的桂林的象鼻山,只不过这里是微缩版的。去过梵净山的人都对它那高耸入云又遗世独立的山体情有独钟,而在碧霞洞中,也有这样孤立在水中的石笋,只是山顶没有皇家寺院罢了。

沿着步道走到头,以为这里就是碧霞洞的终点,可以原路返回了。谁知,在一个凹进去的山体外,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楼梯,打通了上部的莲花洞。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上去,而是折返去探寻龙岩洞的奥秘。水洞、石室、石洞、龙岩洞,为何一个洞有这么多的名字?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是漫长的地质变化。沿着中间的步道往前走去,一边是坚硬的岩石,一边则是地下河水和越来越高,越来越宽的洞穴。到了最里面,一个高达30米的石室呈现在我们眼前。高耸的穹顶,下垂的岩石,还有脚下看似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水,别有洞天,用这个词来形容是再确切不过了。

仔细观察,眼前这个石室貌似并不是一体的。上部的穹顶与一般的洞穴无太多区别,多是坚硬的岩石,下部离水面一两米的地方,突然变宽很多,而且有很多的钟乳石。其实,这个石室原本是两个洞穴,下部的水洞和上部的石洞。直到有一天,由于地质作用,水洞的顶板崩落,两个洞合二为一,才形成了眼前这个偌大的石室。来到石室,是要坐船的,因为石室的内部,还有个小的洞穴。但是,我们在湖面上沿着墙壁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可以进入的入口。就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艘小船搭载着乘客径直往最里面的石壁驶去。这才发现,在石壁与水面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狭小的,一米多宽,半米高的小洞,那便是入口。

坐上小舟,行驶在地下河上,伴随着船夫的讲解,我们也朝着内部的洞穴驶去。这样低矮的入口,虽然不至于卧舟进洞,但也几乎是擦着头皮,毕竟坐在船上,人是陷在船里的。有惊无险的进了洞穴,发现里面确实是另一个世界。狭长的水道,有一百多米长,最高的地方也不过一米多。聚宝盆、倒挂的石莲花、飞鹰展翅、钟乳石形成的神龙……三分形似,七分想象,却也别有乐趣。倒是里面的一张龙床最令人称奇。刚进洞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溶洞,洞底平整光滑,还有一条条类似草席的印子,仿佛有人在此睡过。传说在此睡过的是明朝的永明王朱由榔,当时的明王朝早已风雨飘摇,他在亲随的护送下,逃离了肇庆城,在此休息。不管是真是假,如此隐秘的洞穴,确实是个与世隔绝的好地方。

上万年的地质变化和流水冲刷浓缩成眼前的七星洞天,让人在感慨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感叹着自身的渺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