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引来韩国学者
来源:运城晚报-08-02
韩国学者林辰宣(右二)在解州关帝庙参观
7月31日,韩国又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辰宣在运城学院体育系王冬慧博士的陪同下,前往解州关帝庙,就关公文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关公武术精神的文化传承。林辰宣一行先后参观了关帝庙景区,拜谒了关帝圣像,了解关公的生平以及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关公以及关公精神的推崇、关公在民间的巨大影响等。林辰宣在韩国平时就特别喜欢汉字,经常练习书法,可以说是一个中国迷。通过这次考察,他了解了关公“忠、义、智、勇”的精髓和内涵,深深地感受到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忠义诚信的关公文化更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磊)
韩国人喜欢拜关公
本报特约记者郭蔚波
韩国最大的关帝庙——首尔东庙
据韩国韩联社2月22日报道,在韩国忠清北道岭东地区发现一块面积平方米的土地,以关羽的名字登记备案。
这块土地以奉有《三国志》十二名将肖像的“十二将神堂”为中心,呈四方形,为了筹集神堂祭祀的费用,这块地多年来一直由当地村民耕种,等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时候,村民都要准备好祭品进行祭祀。
土地归“关羽”所有
韩国乡土史学家金峰大说:“关羽是《三国志》里典型的忠臣,深受韩国民众尊敬。韩国人性格中的豪爽、好客、义气等,都与关公的影响有关系。韩国国内祭拜关羽的神堂除了首尔东庙以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堂谷里了。可能是为了明确作为神堂的用途,当地才将土地登记在关羽名下。”
金峰大还表示,该神堂原先位于永同郡上村面古自里,但永通县令有一天梦见关羽要求将神堂转移到祥和的地方,因此迁到了堂谷里,而该地区居民便从那时起供奉该神堂。
当地法院的登记负责人表示,当时的登记制度漏洞百出,所以才被以关羽的名义登记土地所有权。
传关羽“显灵”击败倭寇
韩国深受中国三国文化的影响,关羽和孔子并列为来自中国的两个神。关羽庙是首尔的第五号文化财产,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据韩国关帝庙的碑文介绍,韩国和明朝军队当年为抗击倭寇共同作战,好几次都是关羽“显灵”,帮助了他们。
年,朝鲜半岛发生“壬辰兵乱”,当时日本为扩张版图,向朝鲜半岛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挫败。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国传入的《三国志》恰好迎合了久经战乱的韩国人渴望英雄出现拯救国家的心理需要。随着《三国志》在韩国的流行,关羽的忠义形象也深入人心。
关公庙香火旺盛
在韩国各地,总共有超过座关帝庙,但最有名的还是位于首尔的关帝庙。首尔关帝庙也称东庙,始建于年,年竣工。东庙占地约平米,正殿内的关羽身披金袍,高约2米,髯长至腹。旁边陈列有青龙偃月刀,殿内还有关平、周仓等人的塑像。
当年东庙香火旺盛时,韩国当地大小官员来到关帝庙,都必须下马朝拜。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进行祭祀仪式,整个祭祀仪式简单庄重,平时庙内则没有香炉,也不允许烧香祭拜。但是,韩国民间那些“跳大神”的民间巫师们,一直将关公奉为威力无边的将军神,并不断在东庙进行祭祀,送上祭品让关公“享用”。
稿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02
关公从中国到韩国的传播与演变(节选)
作者:罗玲
明清之际,关公崇拜在中国达到鼎盛时期。壬辰倭乱,抗倭援朝明将进入朝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第一座大型关公。从此,关公崇拜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崇拜之风在朝鲜半岛几经沉浮,折射出朝鲜王朝不同时期的文化意蕴。至今,关羽的形象仍流传在韩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名将。《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关羽骁勇善战,为人忠义的形象深得民心。明清时期,对关羽的祭祀活动也越发频繁。韩国关公崇拜的建立与明朝在韩半岛对日战争的胜利有关。据说有了“关公助阵”才保住了半岛免受日本侵占之危,于是明朝将领在韩国建立关庙,开启了韩国关公崇拜的历史。
但到了20世纪初,韩国统治阶级曾一度下令废除关庙,这给韩国的关公崇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年7月23日,“大韩帝国”皇帝发布了“敕令”第50号,即关于“享祀厘整”的命令。其中的第七条规定:“废止大报坛、万东庙、崇义庙、东关庙、南关庙、北关庙及地方(安东星州莞岛南原全州开城平壤)关庙的祭祀。大报坛基址由宫内府保管,崇义庙、北关庙归属国有,万东庙、东关庙、南关庙及东方关庙下付各地方官厅管理。根据人民信仰,别定管理办法。”
从此,所有关帝庙的祭祀一律废止,关帝庙的全盛时代也就结束了。虽然官府主导的关庙祭祀被废除,但是民间祭祀活动没有停止。年,以崇拜关帝的崇神团体和殿内巫堂为主成立了关圣教,总部在东庙。此后,关帝信仰经日本占领时期的民族抹杀政策和政府的消除迷信活动等过程后,一直传到现在。
关公崇拜最终能被韩国人民接受和推崇,“壬辰”的社会背景是一个起点。关公信仰的传入,无疑增进了两国人民精神信仰的认同,促进了两国文化友谊的更好发展。
韩国朝鲜创建关帝庙始末及关公崇拜兴起
根据延世大学中文系教授的研究,韩国的关帝庙,是在明朝援朝抗倭时建立的。年,日本丰臣秀吉大举进攻朝鲜,朝鲜向当时的宗主国明朝政府求援,明朝政府便派大军赴朝鲜援助其抗拒倭寇。
在明朝派去的大军中,有一游击大将叫陈寅,因率军在韩国的蔚山与加藤清正率领的倭寇激战负伤,被护送到汉阳(现在的首尔)疗伤。痊愈之后,陈寅认为有关帝在荫庇他,于是在自己的住地南门外为关公建了一座祠堂,开始祭拜,后来其他一些参加援朝抗倭战争的明朝将领也去祭拜。
当时明军的统帅杨镐看到祠堂过于狭小,便下令重建,于是在正殿左右又建了东西庑,前面也建起了大门,这样这座祠堂业初具规模。这座建于年5月的祠堂就是韩国第一个关公的祠堂,因关羽曾被封为武安王,于是这座祠堂也就被称为南关王庙。
南关王庙的正殿有关公的塑像,“面如重枣,蚕眉凤目,髯垂过腹,左右塑二人持大剑侍立,谓之关平周仓,俨然如生”。南关王庙在年因火灾被毁,三年后即年重建,朝鲜战争时再次被毁,年再次重建,年南关王庙被从龙山区桃洞移到现首尔市铜雀区舍堂洞—1号。
南庙是年4月完工的,农历五月十三恰逢关公的生日,朝鲜的君臣和明朝军队的将领都前往南关王庙祭祀。这一天也是中国的民间习俗“关公磨刀节”,经常会发生刮风下雨和电闪雷鸣的异常气象。
而这一年的五月十三早上天气晴朗,到了下午天空开始乌云密布,西北风伴随着电闪雷鸣,天空开始下起大雨,本来朝鲜的国王准备前往祭祀,因下大雨而未能前往,只好延迟一天于第二天前往。奇怪的是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
这次祭祀之后,明朝军队的将领都前往参拜,甚至就连明朝派遣至朝鲜指挥军务的兵部侍郎邢玠也前往南关王庙祭祀。一时关公显灵,荫住明军的消息迅速传开,不但传到了朝鲜国王的耳中,也传到了神宗那里。因此在南关王庙落成这一年,代替杨镐赴任明军统帅的万世德前往朝鲜,神宗命其在汉阳为关公建立祠堂,为此还给了建立祠堂的经费。
当时明朝的援军主要驻扎在汉阳的南门外,而南门外已经有了关王庙,于是朝鲜的君臣希望在汉阳的东门外建立关王庙。之所以在东门外建立关王庙,是根据风水学说。因为根据风水说,汉阳的东方较弱,在那里建立关王庙,并修建莲池,就可以增强地脉。于是当时明朝的军队接受了朝鲜的意见,决定在东门外建立关王庙,这就是后来东关王庙。
东关王庙于年8月开工修建,到年8月才告竣工,整整用了三年时间。之所以如此,战争刚结束,局势还很混乱,再加上朝鲜政府官员意见不一,工程在年11月曾一度停工,到次年2月才又重新开工。
东庙和南庙的管理与维持都是由政府负责,管理两个祠堂的管吏为6品。肃宗以后,国王都会拜祭两庙,或祭祀或派官员祭祀,或下赐匾额,或撰文表达敬意。正祖时甚至还亲自拟定了在关庙祭祀时的乐章,一些君王还通过在关庙进行祭祀来激励将士。
朝鲜人李肯翊《祀典典故》云:“初,壬辰丁酉之乱,关王屡显其灵,以神兵助战,皇朝将士皆言平壤之捷、岛山之战三路驱倭之役,临战,关王辄现灵来助云。”为犒劳关公显灵之功,明军将领就在汉城(今首尔)为关公建庙。
朝鲜柳成龙《记关王庙》载:宣祖三十一年(),明游击将军陈寅在战斗中负伤,载还汉城养病,于所寓崇礼门外山麓创建关庙,奉祭关王。这是朝鲜建造的第一座关庙,后因“庙殿甚为卑隘”,在杨镐、麻贵等明朝将领的支持下,在汉城南大门外又建成了一座更宏伟的关庙。丁酉年(),倭寇再度侵朝,明军出于祈愿及鼓振朝鲜士气的目的,又建关庙几座。
如裴龙吉《武安关王庙碑铭并序》云:年,明军都司薛虎臣镇守庆尚道安东府,因战局僵持不下,而在府城西南建立关王庙,期望关公的神明助战,“以绥王灵,以镇夷祸”。
朝鲜李瀷《星湖塞说》载:康津、南原、安东、星州等地的关庙,分别由明将陈璘、李芳、蓝芳威、薛虎臣、茅国器主持建造。
其中,陈寅、茅国器、蓝芳威等都是浙籍将领,有的原是戚继光的老部下,他们及其部属在嘉靖抗倭时,就已是关公的信徒,自然把这一信仰带到了朝鲜。明军将领在朝鲜大力建造关庙、传播关公信仰的行为,促使了关公崇拜在朝鲜的兴起,除“为东国求神助却贼”,更着眼于他的勇武和忠义。
韩国有句话,叫“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三国演义》在韩国非常受欢迎,其中关公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关公被韩国人奉为威力无边的将军神和忠义诚信的楷模。直到现在,韩国人的关公崇拜情结依然延续。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有人还因为信关公创立了关圣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