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星湖 >> 星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一块嘉兴乾隆碑拓的故事

来源:星湖 时间:2023/6/23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

杨颖立

嘉兴乾隆碑拓《重修嘉兴县学泮池记》,宽31厘米、长44厘米。

查光绪《嘉兴县志》,在卷三十五“金石中”中有乾隆十二年(公元年)昌黎人阎公铣撰写《重修嘉兴县学泮池记》的记载,但未录碑记内容。查遍查嘉兴旧典,也未见有录。碑不存,拓恐是孤本。

现将碑文录于下:

《重修嘉兴县学泮池记》

修流虹亭既成,寅簿金君鳌尉、林君永菁邀余往观焉。有客赋思乐泮水之章者,谢不敢承。流览之,顷目谈学。本寺址而兴圣之名。数百年前,若为之埏者惟与圣。有河,其故道几湮,亟思疏浚之,以利于学,而民居多碍,为之奈何。

客曰:此河旧为天星河之支流,天星河者,泉通于海,广袤可五十顷。现今不啻沟浍,隔绝于此者久矣。然泮池之水其应有穴,犹与天星河道,是以潦不见溢,旱不患涸。余奇其说。遂与偕临池上。美矣哉,一泓清洌,潜鳞游泳可数,诚秀灵处所聚也。乃见池岸就欹桥亦半圮,慨然而思浚河之志,未知所酬,宁此区区者而非余任乎?

今天子振兴文教,圜桥观听之治,有其过之。余以小臣,効职于外,其必有以奉扬德意。矧此名邑岁适宾兴,将使池中之物乘雷浪而扬暨矣。爰命工具修之。两君顾客曰:于是可赋思乐泮水矣,则仍谢不敢承。乾隆十二年丁卯六月天贶节昌黎阎公铣记。

碑文首上角有“绳共堂”白文印一枚,碑文尾下角有“公铣之印”及“惺甫”白文印各一枚。

碑文大意是:

在流虹亭修成之际,寅簿金鳌尉、林永菁邀我前往观赏。曾有人写文颂“思乐泮水”,我是不敢承担此任。流览之余,顷心交流儒学。嘉兴县学现址原是兴圣寺旧址。数百年前,这里是与圣上有关的寺院。

那时这里是有一条河的,但现已经湮灭,现急需疏浚,以便有利兴学,可因民居太多,挡住河道,无可奈何。有人说::这条河以前是天星河的支流,而天星河是有暗泉通海,有50顷之大。现这条支流已如田间水渠,与天星河隔绝很久了。但是泮池里的水应该有洞通天星河,所以涝时不见溢泛,旱时不见涸竭。

我对这一说法很是好奇。于是我们一起来到泮池边。这泮池风光秀丽,池水清洌,水下游动的鱼儿历历可数,乃秀灵所聚。但见池岸边有就欹桥亦已近半塌,于是有了疏凌河道的志向,我愿在任上完成这一愿往。

现今皇上提倡国学,在泮池边时常举行大型的讲学。我虽职位不高,且在地方任职,但也应颂扬皇上的德政。况且现此县学适逢振兴,泮池也可与之一齐腾飞。于是命令重修。两位同行者对我说:这时你就可赋文颂“思乐泮水”了。我谢称:仍然不敢承担此任。

嘉兴县学即嘉兴县孔庙。

万历《嘉兴府志》第二卷“学校”一节:

“嘉兴县儒学在县东,宋咸淳五年(公元年),县令张汴据主学张梦吉等请于知军文本心,以西城旧驿舍为县学。县尹高墅潜助成之。殿堂、斋序、门庑悉备。元至正十一年(公元年),改建大成殿。国朝洪武六年(公元年),县丞魏诚重加修缮。宣德二年(公元年),巡抚胡囗、知府齐政、知县赵良大建礼殿、明伦堂、廊庑、斋舍。

嘉靖乙未(公元年),知县黄献可徙置东兴圣寺址、宋孝宗流虹之所,悉逾旧式。嘉靖中,新建敬一亭,启圣祠于殿之西偏。三十三年,明伦堂毁。知府刘悫新之。万历二十四年(公元年),知县陈儒重修大成殿。学田新旧共壹千贰百贰拾贰亩壹分肆厘捌毫。”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嘉兴县孔庙南宋咸淳五年原在“西城旧驿舍”,那时还只是一嘉兴县的学校。经逐年扩建,到明宣德二年,已成了型制齐全的孔庙。明嘉靖乙未由知县黄献可迁徙至天星河以西、嘉兴县衙东南边的东兴圣寺旧址,规模型制照旧。

东兴圣寺仍南宋第二个皇帝的“流虹之所”。这个皇帝就是宋孝宗赵昚(公元-年)。

元至正三年(公元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孝宗纪》曰:“宋孝宗赵昚,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其母张氏梦人拥一羊遗之曰:‘以此为识。’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红光满室,如日正中。”

“红光满室,如日正中”即谓“流虹”。

当年产下宋孝宗的官舍,嘉定年间(公元——年)赐额“兴圣院”,宋孝宗的孙子宋理宗还亲自写了“流虹圣地,兴圣之寺”八字。后移址天星河之支流畔建东兴圣寺。宋孝宗是南宋几个皇帝中最有能力也最有作为的一个。在他当政期间,百姓富裕、吏治清明,出现“乾淳(乾道、淳熙)之治”的小康局面。

建在东兴圣寺旧址上的县孔庙,修亭以“流虹”命名也是出于此典故吧。

光绪《嘉兴县志》卷五“学校”一节载:“流虹亭:旧在仪门右,迁学时建。国朝雍正元年学政何世琪重建。乾隆八年知县赵预鲍珍、十二年知县阎公铣先后增茸。嘉庆六年知县司能任、教谕车向荣重修。”

流虹亭落成,阎公铣与同僚结伴观赏,这当然是雅事。

按型制,孔庙的大成殿正前方有半月形水池,它就是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作为一县主政,写一篇颂扬”思乐泮水”的赋文,也是雅事。不敢当是阎公铣的自谦。

碑文中,所提“天星河”实为天星湖。这是因嘉兴方言“河”、“湖”不分所至。天星湖是嘉兴的古湖,唐《吴地记》就有记载,名“天心池”。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年)的《至元嘉禾志》卷第四“湖泖”一节:“天心湖,一名天星湖,在县东五十步。”

并考证曰:“旧经云:其池东西二十四丈,南北阔五十四丈,池口阔五十四丈。旧传亦系秦始皇掘地为水之所,水草不生,亦一异也。旧有文宣王庙在其前,今已废易。”

天星湖的位置大至在现南湖饭店、开盛小商品市场一带。按所载计,旧时此湖面积有21亩之多。碑文说天星湖有50顷,显然夸大。但从明洪武年间,嘉兴设有天星、马场、鸳鸯、相家四湖的河泊所,管船泊、收渔税这一举措来看,天星湖的确够得上“广袤”一词。随着城内居民的逐渐增多,湖泊淤积、被占,天星湖也与它的支流一样湮灭,现今只留一个地名而已。

此文纂写者阎公铣,直隶永平府(现秦皇岛市)昌黎县人。清乾隆丙辰年(公元年)进士,阎公铣长年在浙江的缙云、丽水、平湖、嘉兴,贵州的镇宁、独山等地为官。善诗文,在他的家乡昌黎多有诗迹留存。写此碑文时在嘉兴知县任上。在嘉兴,阎公铣还撰有《流虹亭》、《关帝庙》等碑文。

在碑末有“天贶节”三字。天贶节起源于北宋真宗时(公元——年)。贶是赐赠的意思。一年的六月初六,真宗皇帝赵恒声称上天赐给了他天书,遂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重修嘉兴县学泮池记》撰写于公元年六月初六。

碑记是最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的文体。碑拓《重修嘉兴县学泮池记》的现身,对我们了解古时嘉兴县学及天星湖一带的风貌是一个很好地佐证。

此碑拓由嘉兴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先生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