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
今年以来,我市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全面推动落实各项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留下了一串串保民生、解民忧、聚民心的扎实足迹……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刘奶奶,您好!我是小爱到家的工作人员,上门为您免费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测量血压,有什么特别需要也可以跟我说……”在城区西街街道泰安社区一处居民家中,“小爱到家”工作人员都彩平正在为老人提供服务,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都彩平为老人缝被子、洗衣服,真诚而实际的行动温暖了老人的心。
据都彩平介绍,这种上门服务方式是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免费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包含助餐、助浴、助洁、助急等各个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有所养”越来越被广大群众重视。
今年以来,我市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打造“晋享颐养”养老服务品牌,全力打造智慧养老模式。围绕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建成晋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小爱到家、达康颐养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支持康养市场主体综合提升,有效促进各类养老服务主体健康发展,幸福汇、厚福等养老服务品牌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此外,以举办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积极打造健康养老新业态新模式,有序推进“百村百院”康养工程,重点支持瑜园康养社区、卧龙湾康养小镇、合聚健康城等5个康养项目建设。
与“老有所养”一样,“病有所医”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
“以往办理医保业务需要换乘两路公交车再到市政务大厅排队,现在在医保驿站,出门取钱的功夫就能办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城区钟家庄街道上辇社区的张德志对记者说。
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是我市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医疗保障方面,我市积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大幅降低群众就医成本,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贵”“买药贵”的问题。同时,全面推行一系列便民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推行综合柜员制服务,将辖区内的医保登记缴费、待遇审核、异地就医、关系转移、费用报销等各项业务进一步整合,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审核”工作模式,实现一个综合窗口受理医疗、生育保险业务;医保网厅上线运行,实现参保单位缴费、参保人参保信息查询、个人账户余额查询、扫码就医购药等线上办理,确保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探索建设医保驿站,依托基层卫生院(室)、社区服务中心、企业、银行等机构,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群众办理异地就医手工报销初审、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特殊人群业务代办、医保政策宣传等10项业务。
此外,继续办好“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为我市35—64周岁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民生实事。
截至9月23日,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共完成人,筛查率为87.27%;免费婚检人数对,婚检率为93.59%;完成宫颈癌普通法例,完成率为99.03%。
就业不愁教育均等,满足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没想到在这儿很顺利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感谢政府组织的这次招聘活动!”8月上旬,收到企业的入职通知后,市民张婕激动不已。在之前我市举办的“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百日千万招聘活动中,张婕与心仪企业建立了联系,并递交了个人简历,没想到几天后就收到了入职通知。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让群众拥有稳定的收入渠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保证。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挖潜岗位稳就业、创业扶持带就业、优化服务助就业、技能培训促就业,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今年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9%;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4.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3.3%;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2.4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1%。
顺利就业、收入有保障,让下一代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千家万户共同的愿望。
“新校区环境优美,学习氛围很好。”晋城一中学生刘子涵说。8月22日,晋城一中(丹河校区)迎来首届新生,刘子涵和其他学子一起走进校园,满怀期待地开启了求学道路的新征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持续推动项目建设,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与城市建设更加协调。与此同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大力加强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教师健康关爱、校园环境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实事项目,为全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住有优居出行方便,满足最美好的民生憧憬
“老旧小区改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城区北街街道西后河小区的市民马兴和说。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我市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善治,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等工程,让群众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一堵堵临街围墙被打开,一块块闲置土地被盘活,一批街头绿地建成开放,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家乡的面貌变了,路更宽了、公园多了、绿地多了,景色更美了,老百姓的自信心更足,自豪感、幸福感更强了。
交通建设,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现在的路更加平坦、宽敞,回家也更加方便。”市区星湖湾小区的居民李桂香说。今年7月,中山路(北环路—古书院街)主路正式通车,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居民出行。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最细致的体现。我市积极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古书院街、泰欣街、上辇街改造、佑安街等十余条道路建成通车,有效改善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全力打造“三环两线两轴”骨干交通网,贯通80公里高速环、60公里国道环和32公里主城外环;加快建设晋阳高速改扩建工程,打造北留周村工业园到市区的快速通道。各组团各片区联动发展、市县畅通连接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晋城人民的心。
责任编辑:靳驰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87.html